11日,李克強總理在中歐論壇漢堡峰會上強調: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沒有實行“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沒有放松銀根和擴大赤字,而是用力推改革來刺激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李克強這一系列講話的經濟背景。前幾天貨幣基金組織曾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而非真實國內生產總值(GDP),指出我國經濟總量將在年底超過美國,令一些不諳經濟學的人士大為興奮。但實際上,自2010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18個季度下滑,整體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可想而知。 這背后反映的是經濟驅動模式必須轉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幾年來,中國造的貨物在競爭中曾橫掃世界,但市場空白自然也日漸減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亦縮限了出口空間。而在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環境容量也到了臨界點。勞動力成本大為提高,制造成本水漲船高;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危害日漸積累,沙漠成為了河流之外的新排污地,數日前彌散京城的霧霾想必大家記憶猶新;號稱能帶動一系列下游行業投資的房地產業透支了數代國人的資產積累,形成了高處不勝寒的價位。本輪反腐風暴中,從發改委高官到省縣干部的紛紛落馬,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地暴露了傳統發展模式下無所不在的權錢交易機會。 有鑒于此,兼具法律和經濟學位的李克強一直在大力推行的新思路,本質上是重彈改革開放的主基調:簡政放權和市場化。但“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所以為了克服相關權力部門的惰性和抵觸,本屆政府一直在兩個方向上使力。一個是將種種管制權自行了斷,除了數以百計的行政許可事項的廢除外,令人矚目的大手筆之作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放棄對公司注冊資本的強制性要求(并推動《公司法》修改)和在上海通過設立自由貿易區來免除對當地企業的種種管制。另一個方向則是約束政府對經濟的輸血,即避免砸錢強刺激和“大水漫灌”。 在我國公有制主導的體系下,政府不僅是經濟運行的主導者,也長期是經濟資源的分配者。在百廢待興的改革開放初期,作為囊括一切的管理者,政府必然需要成為對經濟動手術、抽血輸血的主體。在這一階段,政府實施的管理、主導的投資和產業規劃雖然也難免出現錯配,但在產出的絕對值上還能差強人意。然而,當數十年后市場日漸成熟、民營企業日漸繁盛、中外商貿日漸貫通后,政府或者說真正組成政府權力體系的大大小小懂經濟或不懂經濟、清廉或不清廉的官員對經濟運行的強勢介入,只會帶來越來越重的弊端。各類形象工程、獻禮工程、半拉子工程、過度投資導致的鬼城只是此種不當干預的表面化象征罷了。通過新債還舊債的滾雪球的糊涂賬直逼二十萬億元級別的地方政府投資平臺債務則可謂是黑夜中若隱若現的冰山。政府不當干預對經濟肌體造成的“內出血”還包括對同一行業民營經濟成分的擠出效應,以及對整個價格信號和資源調配機制的紊亂化。例如,很多人不問經濟形勢,就盲目參與高利率集資,不看上市企業基本面,就瘋狂炒新、炒爛(如ST公司)。這種心態本質上和整個市場受制于不可預測的政策有關,和一些權力部門沒有把市場經濟當作市場經濟有關,以至于市場參與者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尺度。 那什么是把市場經濟當作市場經濟?從根本上講,就是無為而治,讓市場發揮作用。如即便是帶有救市意味的房市放松限購限貸,也不過是讓供求磋商復歸本原,而非輸血托市。不難理解,本屆政府大力推行放權,當然不是因為本屆政府對經濟不上心,也不是因為本屆政府自認為對經濟的掌握能力更弱。這一長波改革體現的是主政者的決心和魄力,寧可在短期內令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遭遇陣痛,也要從體制上革故鼎新。我們對此也要有信心。2013年上半年末銀行間市場大鬧錢荒,而今年平安度過,就是李克強“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哲學生效的表現。而更大的改革圖景,還在徐徐展現。 |
相關閱讀:
- [ 07-25]勇做構筑市場經濟體系“基礎樁”的先行者
- [ 06-06]要“奇襲白虎團”,更要“常駐沙家浜”
- [ 05-26]“數學經濟學家”們是否被浮云遮眼了呢?
- [ 04-09]提升“財商”是市場經濟必修課
- [ 11-29]一枚紅棗,穿越市場經濟之門
- [ 11-11]難走的路是上坡路
- [ 10-21]探討星巴克咖啡價格不能罔顧經濟學常識
- [ 10-17]請公共財政為“毒校服”“解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