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時期”更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2014-11-14 09:16: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據報道,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部分,國家層面正在醞釀相關政策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對改革中可能出現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保證國企改革順利進行。 站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來看,目前是國企改革的“最差時期”。因為,不少國企效益都處于低谷,甚至由盈利變成了虧損,企業凈資產減值很多。如果采用增資擴股或股權轉讓的方式,所能吸引的其他所有制資本或股權溢價,都較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更需要防止“最差時期”的國有資產流失。一方面,中央企業中資源型企業較多,而資源型企業目前大多處于比較困難或低迷的狀態,效益下降或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如果現在就改,很難改出應有的“價值”來,出現“灰色地帶”、“黑色地帶”的空間也更大。譬如以虧損為借口,在資產評估過程中,人為壓低資產價格,人為下調轉讓價格等。前些年山西等地的煤炭企業改革,這類現象就比較嚴重。對資源型企業來說,雖然現在的經營狀況不佳,效益不好,但不代表資產價值不高。如何克服暫時效益不好帶來的資產貶值,是改革過程中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不然,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就很難解決,且極有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中央企業中壟斷企業很多,盡管這些壟斷企業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也出現效益下降的現象,但從長遠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效益提升空間。在產權轉讓、推進混合所有制過程中,如何客觀、公正、前瞻性地對資產價格進行評估,就顯得非常重要。原則上講,這些資產都必須有一定幅度的增值,必須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轉讓或引進戰略投資者,而不能搞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尤其不能單純站在目前效益下滑的角度分析,人為以效益下滑為由降低資產價格,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改革的速度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前推進,而不是為改革而改革,為改革而不顧一切地搶速度、爭時間,避免“最差時期”動作過快而造成國有資產“效益性流失”。 其次要建立更加嚴格的監管制度。雖然現行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如何防止出現“灰色地帶”、“黑色地帶”,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特別是資產評估,留給評估機構的自由裁量權很大,且不少評估機構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和公信力,隨意性很強,受人為干擾的空間太大。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把好評估報告的核準關,對明顯存在低評的評估報告,不僅要責令評估機構重新評估,而且要視情節輕重,追究評估機構和執業會計師的責任。 再者,要科學選擇好戰略投資人和合作者。在戰略投資者和合作者的選擇上,必須嚴格把關,擇優選擇,盡可能不選擇單純的資本炒作者。即便選擇這樣的投資者,也要與實體投資者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企業的實體運作和資本運作能力。尤其在推行員工持股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內部人控制、內幕交易、低價持股等方面的問題,避免國企改革再度成為少數人的福利。 如果不改革,體制性流失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國企經營者以資產流失換取個人腐敗利益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多。但是,改革必須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放在突出位置,設置防線,確保資產不流失或少流失。 譚浩俊(江蘇 職員) |
相關閱讀:
- [ 10-20]反腐正是深化國企改革的有利契機
- [ 09-02]“愛級別不愛高薪”揭示國企改革重點
- [ 09-02]高管降薪只是推進國企改革前奏
- [ 09-01]高管戀“級別”啟示國企改革
- [ 08-27]國企改革“深水區”須防乾坤大挪移
- [ 08-19]負責人薪酬調整為國企改革開道
- [ 07-24]國企改革不能為“混”而“混”
- [ 07-21]國企改革要防止變成競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