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非法狩獵,槍支頻頻“走火”。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有法不循,明知故犯,倚仗權力胡作非為的“獵槍上的腐敗”。筆者認同這一看法,但同時又想到,除了非法持槍和違法狩獵,有些“走火”官員之所以因其誤傷誤殺而大大損害了干部形象,還緣于其對“野味”“野趣”過于熱衷,直至“走火入魔”地釀下了“奪命”大禍。 現實語境下,有些官員的狩獵“走火”,其起因或在為求口欲和滿足面子的貪食“野味”。近日,廣東省紀委曝光暗訪發現的7起作風問題,其中一例是,廣州番禺一名為“QQ農莊”的私人會所,使用當地國土部門的土地,專供其內部消費,蛇、海參等高檔野味呼之即來,當地土地開發中心曾在此月消費過萬元。報道稱,此農莊不讓普通人進,報了相關領導名字才接待,成了專供某些政府官員享用野味的“秘密食堂”。 有了唯我獨享的“野味”風光,就會萌生非法持槍“瀟灑獵一把”的“野趣”安排。更何況,在中央“八項禁令”和力糾“四風”的大氣候之下,諸如打高爾夫球等的一些奢華“官娛”,如今早已變得“目標太大”和“風險太高”,像這樣持把獵槍(不管是非法持有還是違規借得)、打點野物的接待或自娛,就儼然成了另一種“高大上”的官員之好。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類似的“野好”,一旦失控與泛濫,有些“技藝”不精的官員,就存在極大的“走火”之憂了。事實上,福建武平那名“玩票”打獵的官員,被曝此前根本就沒有用槍經歷。 官員“野好”不除,狩獵“走火”難絕。悲劇發生之后,當然必會引來“亡羊補牢”舉措。但依我之見,“獵槍上的腐敗”,往往跟官員熱衷與其身份不相稱的“野味”“野趣”之好,有著密切關聯;所以,與其追問“還有多少獵槍被某些干部非法持有”,倒不如通過這些官員的日常表現,查一查其平時是否常吃“野味”、愛涉“野趣”?換言之,若是真正有效地牢牢管住了官員的“野好”,狩獵“走火”的傷人死人之隱患,肯定也將大為減少和降低。至于何以織密“監督之網”?當前眼下,民間也好、官方也罷,辦法和策略是并不難找的。 |
相關閱讀:
- [ 12-01]“官員打獵”的電視劇放到了第幾集?
- [ 12-01]到底還有多少公職人員非法打獵
- [ 08-05]書記打獵打死人,再匪夷所思也有一個真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