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愿意當農民的原因究竟在哪?
2015-01-19 17:30:4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為什么會出現沒人當農民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業化進程的影響,農村青年嫌棄務農太苦太累、感到沒有奔頭,或是向往城市生活、嫌賺錢太少太慢等。不過,如果我們因此單純地指責農村青年心浮氣躁、好逸惡勞,顯然不盡公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連世世代代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后代都不愿意再當農民?竊以為,關鍵在于我們教育的失誤。據記者調查,當前在務農的農民年齡偏大,呈現出“‘70后’不想回家種田,‘80后’不會種田,更不別提‘90后’……”的現象。而這其中的30多年恰恰是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階段,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下,無論是城里還是農村的孩子都被“高考改變命運”的“理論”牽著走,都做著相同的大學夢,都想著通過高考成為“人上人”。在這種大環境下,誰還能踏踏實實地呆在農村當一個農民? 實際上,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多元化,包括國家、社會需要的各種技能型勞動者,可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卻只鼓勵學生考大學,只培養知識型人才,這顯然是一種教育的跑偏,不僅脫離社會多元結構的實際,且滿足不了社會對各種人才和勞動者的需求。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局限于“改變命運”的功利教育,那別說沒人愿意當農民了,可能許多職業都不會有人愿意干了,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寧愿宅在家里啃老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反思,并盡快采取措施進行糾偏,即一方面恢復過去那種培養知識型人才和技能型勞動者并重的教育傳統,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意識,一方面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盡快實行學業教育和職業教育雙軌制,尤其要增加農業職業教育的比重,為農業現代化培養各種人才,引導、鼓勵年輕人投身新農村建設,并提供相應的自主創業政策和資金支持,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農村去,上述耕地撂荒、現代青年不愿意當農民的尷尬也就可以徹底化解了。 |
相關閱讀:
- [ 01-19]贊美“秀華體”無關農民詩人標簽
- [ 01-12]土改試點,必須捍衛農民利益底線
- [ 01-08]讓包容發展成為各地的風向標
- [ 01-08]破解討薪難,法治當撐腰
- [ 01-05]“好歌曲”攪活樂壇死水
- [ 01-04]討薪女命喪派出所,執法溫度何在?
- [ 12-30]警察打死討薪者是一場正義危機
- [ 12-15]民工喝農藥拷問工資拖欠如何解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