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創簡政放權“第二季”,不妨將奇葩證明作為我們的標靶。本質上,這些奇葩證明就是流程設計沒有以公眾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而造成的窘事。賦予群眾“點菜”的權力,讓政府部門全力配合“端菜”,這些奇葩證明自然也會迎刃而解。 李克強總理12日出席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時說,人民群眾對審批之弊感受最深,對改什么、如何改最有發言權。要開門搞改革,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為人民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反映突出問題入手。 近年來,推進簡政放權已見到了不小成效。從宏觀的統計數字上看,過去一年多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本屆政府減少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已提前實現。通過取消行政減免和行政事業收費,為個人和企業減輕了約千億元的負擔等一系列事實,都從側面反映出簡政放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然而,簡政放權也需要進一步深化,以取得更大成效。正如有學者所言,簡政放權將從抓數量的“第一季”,轉到抓質量的“第二季”。要完成從數量到質量的進化,就要在成果斐然的統計數字背后,看到簡政放權中出現的問題和未來將要面對的難題。從邏輯層面來考慮,就是要帶著問題導向,從關注“有沒有放”“放了多少”等靜態指標,轉移到“放得是不是徹底”“有沒有實現預期效果”乃至“還有什么可以再放的”等等動態問題上來。 連日來,李克強總理已經用一連串“奇葩證明”的實例,生動地擺出了他所看到的問題:比如在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講了公民出國旅游要證明“你媽是你媽”的窘事;而在這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上,他又列舉了“讓一歲小孩開不犯罪證明”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這些聽起來讓人發笑的荒唐事,換個角度看,正是簡政放權從抓數量到抓質量需要解決問題的一個縮影。 具體而言,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者,有些領導還看不到問題所在,不知道有哪些權力應該下放。李克強總理所說的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為人民群眾“點菜”,就是要破解這一沉疴。不少“奇葩證明”都源于市民向媒體投訴,媒體報道才引來了部門關注。這提醒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暢通公眾投訴渠道,為公眾創造“點菜”的條件,甚至可效仿中紀委開通專門網頁和熱線,讓市民的意見可以直接反饋到主管部門。除此而外,也不妨讓“做菜的”自己“試試菜”,讓一些領導、官員親自去部門窗口辦辦事,親身體驗下百姓辦事的苦惱,若他們自己也遭遇了奇葩證明,往后改起來可能更有切身感悟,更有的放矢。 二者,是看到了問題,但不愿去改。老百姓點了菜,政府不愿做怎么辦?這就需要在績效監督上下功夫。一方面,對簡政放權成效應有核查機制。中央已經明確該放的權力,到了地方卻總放不下去,放了又收回來,對類似行為要嚴厲問責,向社會公布。另一方面,在自查和上級督查之外,更應該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讓獨立在行政體系之外的社會力量,如高校、研究院、專家學者、專業調查機構、咨詢公司等為簡政放權的績效評估做出客觀中立的判斷,更有助于幫助政府找到自身難以發現的問題。在一些發達國家,公共政策的績效評估引入第三方早已是基本共識和普遍程序,一些權威智庫的研究報告對提升決策科學性有相當大的幫助。 要開創簡政放權“第二季”,不妨將奇葩證明作為我們的標靶。本質上,這些奇葩證明就是流程設計沒有以公眾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而造成的窘事。賦予群眾“點菜”的權力,讓政府部門全力配合“端菜”,這些奇葩證明自然也會迎刃而解。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