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征集活動正式上線,標志著這一系列活動的正式啟動。這一活動提倡思想性、藝術性和網絡傳播規律,呼喚那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優秀作品,并將在網上集中展示。 正如有關負責人表示的,“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旨在弘揚網上正能量,在互聯網上爭做“四有”好網民,推動網絡空間進一步清朗起來。我們相信,這對充分發揮網絡文化活動的“滋養人心、凝聚力量”,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助于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為規范。 可能有人覺得,網絡是自由天地,批評也好、贊美也罷,發牢騷、說怪話,都是個人私事,似乎沒什么必要來倡導、引導。其實不然,網絡空間是公共空間,不是個人的私家花園,雖說是“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也不能為所欲為、無法而治。而且不加引導和規勸的行為,很容易在輿論場上跑偏路、激化矛盾。 其實,網絡上的正能量猶如空氣,平日里感受不到它的珍貴與不可或缺,可一旦須臾失去,便會難受至極、甚至失去生命。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的戾氣引發了不少悲劇。比如無謂的地域歧視與攻擊,比如對公共權力無端的指責與辱罵,一些時候鬧得沸沸揚揚,到頭來發現真相并非如此,白白讓人躺著中槍。 對網民個體來說,可能只是跟風,可能只是一時情緒宣泄,但造成的后果是無法挽回的。長此以往,網絡空間將異化成荒涼的沙漠,失去原本的價值與意義。正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擺正自己的網絡責任、社會責任,遵循法律的底線、順從道德的良知,發出理性平和的言論聲音。 正能量,不等于一味贊美,善意的、建設性的批評聲,網絡同樣需要。比如,一些監督聲音確實推動了實際工作的開展,還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可也星火般照亮了改革的前路。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是不是真的為民族國家的前途著想。只要秉持住這一理念,包容同樣是網絡空間的題中之義。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呵護虛擬空間清爽的文化氛圍,是廣大網民肩頭共同的責任。反對霧霾,每個人都不惜付出一分力;反對網絡戾氣,同樣需要我們積極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好網民”的活動只是第一步,希望這次活動的正能量廣布開來,凝聚起更多樂觀向上的美麗心靈。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