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學習救助溺水者(圖片來源:福州新聞網) 在日常生活中,溺亡事故頻發,尤其是在炎炎夏日,更嚴重威脅民眾生命安全。長期以來,溺亡事故一旦發生,由于救援缺乏專業性,加之耗時較長,往往會發生一幕幕悲劇。應該說,福州市冬泳協會招募“泳士”,組成民間救援力量,無疑填補了溺水救援力量匱乏的真空。 不過,雖然招募“泳士”的做法,初衷和目的確實不錯,但也面臨一定的隱憂。在現實中,一旦對溺水人員進行施救,則會讓施救人員面臨一定的人身危險。水下情況比較復雜,加之溺水人員高度驚慌,稍有不慎,就會讓施救人員陷入困境。在一些地方的溺水救援事例中,當溺水者被救而救援人員出現傷亡情形時,出于不同原因的考慮,少數溺水者及家人卻矢口否認被救助,并拒絕感激和賠償,令人寒心。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泳士”發生任何意外,但即便如此,還是應該從制度層面進行兜底,避免出現“泳士”流血又流淚的現象。尤其是,福州所組建的救援隊伍,只是民間力量,并不具有官方背景。那么,如何為“泳士”免除后顧之憂,讓他們勇于沖鋒向前,則至關重要。從這個方面而言,不管是政府層面的見義勇為認定、獎勵等,還是社會保險、醫療等,都需要及時跟進和完善,避免出現瑕疵和漏洞。同時,對于少數無情無義的被救助者,還應該通過法律追責方式,保證施救者權益不落空。 根據統計,僅在今年,福州市冬泳協會今年已救起落水或溺水者36人次。不難想象,一旦救援團隊更加專業化,必然會產生更理想的效果,讓更多的溺水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從這個方面而言,在強調“泳士”具備“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的同時,還應該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真正維護好他們的根本利益。 |
相關閱讀:
- [ 07-30]童謠能否成為兒童溺水的“救命稻草”
- [ 07-28]“防溺水童謠”不如“游泳進課堂”
- [ 07-16]溺水事故不能成為“換了地名”的夢魘
- [ 06-30]溺水玩伴不該被“教育盲區”藏匿
- [ 05-29]溺水事件折射生命教育之重要
- [ 05-25]防范少年溺水悲劇 學學人家怎么做
- [ 05-15]夏季防溺水主題需合奏
- [ 07-17]溺水,何時不再成夏日傷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