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精準”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設中的最優路徑】 近期去西部某地新城調研,有兩個突出感受。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快、規模大,讓人感嘆;另一方面卻是擔憂,鋪開的攤子那么大,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是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判斷。城鎮化的確蘊含著巨大機遇,有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秶倚滦统擎偦巹潱?014—2020年)》發布,綜合試點范圍擴大、各種新城建設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確正當其時、大有可為。 不過現實中,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的“造城病”也一直沒有根絕。幾年前還是荒地,如今路網交織、高樓林立,使用率卻不高;剛修的高速路太遠,再投資建一條直達的;用商鋪改造民居,用耕地置換建設空間;商業開發規模大,消費吸引半徑小……最近,有學者不無擔憂地表示,省會城市平均規劃4.6個新城(區),地級市約1.5個,可容納人口達34億,顯然超出現實需求。 既要充分挖掘新城建設的潛力,又要防止“造空城”“急冒進”,這可能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需要平衡的兩端。當城、鎮、村的“一體化”成為發展主題時,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發展的精準和效益才更重要。 新城精準化建設,“以人為核心”應該是根本前提。我們所說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本質就是“以人為核心”。人,尤其是農民的持久致富、全面發展,才是根本要義。有些地方路修寬了、樓建好了、地置換了,農民拿著補貼、領著低保、住著小樓,營生問題卻沒有解決,甚至還滋生閑下來后賭博等惡習。建新城,還得培育新農民。在不少地區,圍繞村民的需求,為當地發展匯集資金、培育產業;開展技術培訓、進行創業扶持,為農村文化建設創造條件、打造精神家園,這些嘗試,都是好做法。 從方法論上看,“科學調研、周密設計”的規劃是個重點。規劃科不科學、細不細致,一是關乎長遠建設和城市統籌,二是牽涉建設成本和財政壓力。一紙規劃固然無法精確到包攬一切,但沒有一個科學且精準的規劃指導,就只能打亂仗了。就像有地方“舍新路、再修路”,看上去“霸氣”,背后卻是規劃疏忽造成的浪費。河南鄭州的鄭東新區,幾年建設中“當年的規劃一點都沒有走樣”,對規劃的精準要求和精準實施,值得學習。 特別應該說的是,精準化的新城建設,需要法治來保駕護航。改舊城、擴新城,不是一兩天的事,論證、規劃、建設的周期長,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些地方城建步伐很快,可老百姓總覺得城市常“改頭換面”,因為上任領導走了,接任領導只需“一句話”就可重來。如廣西柳州拆柳宗元銅像、云南河口近3億元建“文化長廊”,又花3億元拆除……來去匆匆的“短命規劃”屢見不鮮。其實,城鄉規劃法有規定,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可見,新城建設也要有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能讓“一個領導一張圖”的情況繼續。 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精準”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設中的最優路徑。城市是個生命體,當人群聚集、建設火熱時,量大體胖不意味質量過硬,其建設發展的成本是否最低、效益是否最大、人居是否最佳則更重要。如今,步子邁開了,攤子鋪開了,正該思量一下——路子走準了嗎? |
相關閱讀:
- [ 09-20]新型城鎮化試點 不妨先評估再擴圍
- [ 06-15]城鎮化進程中的返鄉創業
- [ 05-19]新型城鎮化要留住鄉愁
- [ 05-12]用新型城鎮化釋放經濟增長動力
- [ 05-11]人民日報名師指道:拓寬新型城鎮化研究思路
- [ 04-28]新型城鎮化須終結土地財政
- [ 04-17]城鎮化不是“撤縣改市”那么簡單
- [ 04-03]大學生回流是城鎮化契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