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全國人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談及網約車和出租車行業改革時表示,改革的導向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提升傳統出租汽車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出行的需求;二是鼓勵網約車新業態的創新和規范發展,這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去年10月,交通運輸部公布《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如今已過去半年,相關政策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個中原因,就在于各方意見很多,爭議大概也不小。據悉,上述兩份文件公布后,一個月時間里共收到了5008件、6832條意見和建議。可見社會公眾對相關政策有多么關注,協調各方意見又有多難。 確如楊部長所說,對網約車,不外乎鼓勵創新與規范發展。過去,社會輿論講得較多的是鼓勵創新。許多人認為,網約車在改變出租車運營模式的同時,為廣大公眾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政府不該過多限制。這當然有道理。網約車無論以專車還是順風車、拼車等模式出現,都是互聯網交通的表現形式,這一潮流不可逆轉。政府在規制網約車的時候,應迎合新潮流、新趨勢,而不能把進步事物拉回舊體制、舊模式中去。 不過,制定網約車管理辦法,并不意味著是在扼殺其生存與發展。在鼓勵創新前提下加以規范,也是為了使其良性運作,更好地保護乘客權益。一開始,各大約租車平臺推出大量促銷優惠,乘客甚至可以免費乘車,這種找回“顧客就是上帝”的感覺,讓許多人忽視了網約車的隱憂。事實上,哪怕網約車模式有多么創新,車子還是在地上跑,而不可能飛到天上去。而只要車子還在地上跑,就要面對如何提高駕駛員素質、保障乘客安全等現實問題。 近日,北京一市民乘坐優步專車遭遇車禍受傷,因懷疑司機疲勞駕駛而提出索賠10萬元精神損失費,引起了輿論關注。這起事故引發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網約車發生交通事故,是司機有責任,還是平臺有責任,抑或雙方都有責任?又如,平臺如何確保司機不疲勞駕駛,又如何確保司機在接送乘客過程中服務規范?如筆者有天晚上搭乘某平臺順風車,上車后司機便一語不發地開快車,而且不理人、不聽勸導。還有人反映,有的網約車司機和女乘客搭訕時,出言輕佻。這些問題,恐怕都需要有相關規范加以明確。 相關部門出臺網約車管理規范,應尊重行業發展規律,本著更好地滿足公眾出行需求的宗旨,同時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傳統出租車行業的震蕩。但規范不能是扼殺,鼓勵卻也不等于放縱,行有行規,才能有所遵循。網約車改變了出租車行業的游戲規則,不是說從此就不要規則了,而是意味著到了建立新規則的時候。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