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公安部門正在研究推出“手機隨手拍”平臺,通過手機、照相機拍攝符合相關要求的照片、視頻等,鼓勵市民記錄并提交交通違法線索。此外,相關部門還將研究把交通違法行為和居住證辦理及個人誠信掛鉤。(5月12日《新聞晨報》) 違法停車、行人闖紅燈,非機動車無牌上路、違法帶人、闖紅燈,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頑疾,違反交通法規,損害公共安全和城市文明。但此類行為屢禁不止,緣于其“量大面廣”,違法成本低、監管難度大。上海擬推出“手機隨手拍”平臺有獎舉報,鼓勵市民記錄并提交交通違法線索,并將交通違法和居住證辦理及個人誠信掛鉤,嘗試通過自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技術性變革,扭轉以往監管不力的困境,有著動員社會正能量營造文明空間的善意。 然而,對此我們須審慎對待:為了保證視頻的真實可信,成為當事人違規的證據,拍攝視頻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拍攝的舉報視頻須全面清晰反映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車輛號牌等信息。有效的舉報視頻必須保證在全過程中有明確的違章時間、過程和地理標識,同時視頻畫面要清晰,說實話,這已不是簡單的隨手拍了,而是較高層次的技術拍客了,試問有多少普通人能夠做到? 按照相關法規,政府職能部門才有執法權,號召居民都來隨手拍,并要求提交相關錄像資料,相當于將調查取證權隨意轉移到公民個體身上,既有責任外包、轉嫁責任之嫌,也缺乏法律依據,逾越了法律規定的職責權限。 據悉,上海相關部門還在研究,將交通違法行為和居住證辦理及個人誠信掛鉤。“對于違法者,要做到監督無處不在”,言語鏗鏘,卻有違法治精神。對于不遵守交通規則者,必須進行批評教育或處罰,但要依法依規實行。將交通違法行為和居住證辦理及個人誠信掛鉤,將大大影響民眾的居住權、信貸權,無形中加大了處罰力度,違背了現代法治理念。 “手機隨手拍”能否拍出文明新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政府部門更應該以身作則,知法守法,執法護法,要恪守權力邊界,不能用不符合法律的辦法來治理違法行為,用不文明來遏制不文明。畢竟,正義、良好的目的也不能靠違法的手段和程序來實現。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