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在美建廠引發了輿論關注,甚至還出現了所謂“死亡稅率”的說法。 “死亡稅率”的說法未必能站得住腳,但是,中國企業稅費負擔真的不存在問題嗎?顯然也并非如此,不然的話,各級政府也不會對降成本減稅負那么重視。以廣東為例,近年該省財政稅務部門打出“組合拳”,全力推動降成本行動計劃各項政策措施落地。來自廣東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2016年1至11月,廣東各地各部門落實降成本行動計劃直接為企業減負約1857億元,預計全年可順利實現為企業直接減負1940億元的目標。 當前,企業稅負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這樣對記者說,從各種數據的對比看,中國企業稅負并不會比外國高,但放在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中進行觀察,有些企業確實比較艱難,因此,進一步減輕包括稅費在內的各種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有利于中國經濟跨越低潮期,快速實現新舊動能順利轉換的目標。 “我們并不認為中國企業的稅負要比其他國家高。”珠三角某著名家電企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將各種稅費統籌納入考慮,企業在國內的綜合稅負遠低于該企業在海外國家所承擔的稅負。據介紹,該企業在越南、白俄羅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國家均建有海外生產基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些企業覺得負擔重呢? 地方營商環境是因素之一。“有一些地方,我們不是很愿意去投資。原本說得很好,去了之后,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大串,各種各樣的收費也來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家對記者說,在一些地方,盡管規范清理收費三令五申,但壓而不減,清理的多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收費項目,“大頭”并沒有減掉多少。 一些稅務部門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不少企業反映,國家法定征收的稅收是可以承受的,但讓企業心煩的是那些在各種法定稅收之外的“亂收費”,而且在不同地區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嚴酷的市場環境讓企業利潤趨薄。記者在珠三角調研時,一些外貿企業告訴記者,我國不少出口產品,價格還不到進口同類產品的一半。 “規模擴張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邊際效應正在迅速式微。”受訪的多位業內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國際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人口紅利減退,中國企業已經無法再通過簡單復制和擴大市場,就能獲得足以讓企業活得很滋潤的利潤。 “我們必須看到,由于各種復雜因素交織,企業的利潤率正在降低。這是企業‘負重感’相對升高的重要原因。解決‘稅負感’過重的問題,必須解決產品附加值技不如人的問題。”于海峰說。 不少專家認為,對“死亡稅率”,我們不能僅停留在“批判”層面,而要看到,即使這只是一種誤讀或抱怨,卻最終能夠成為全國話題,確實也反映了當前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艱難的一面。 在一些西方國家正在推進“制造業回歸”的背景下,在人民幣匯率正在引發全球關注的背景下,在我國外貿增速進入“放緩期”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穿透“死亡稅率”話題,客觀理性地觀察企業生存境遇,實事求是地看待中國經濟現狀,與時俱進,動態調整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能夠真正地“輕裝上陣”。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