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創業也是人才打開的方式
2017-10-09 15:57:1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最近,一組蒸饅頭創業月入2萬多元的照片在網上熱傳,讓聊城市茌平縣一對“90后”小夫妻汪偉、張尹成了名人。他們去年開始了自主創業之路,不到一年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蒸饅頭闖出了一番事業,或許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尤其是新聞里“月入2萬多元”的字樣,吸引了無數圍觀群眾。而在筆者看來,蒸饅頭看似普通,以蒸饅頭創業也是尋常之事。創業成功,月入2萬多元的成效,自然在情理之中。事實證明,即使是“蒸饅頭創業”這樣極其普通的選擇,也是人才的打開方式,為年輕人和我們的社會帶來新的希望。 人才一詞出于古老的《易經》“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易傳》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過去,我們對人才內涵的理解太過狹隘,甚至“過失”地把人才和高學歷等同起來。 當汪偉這樣的創業代表不斷從市場經濟中涌現出來時,也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人才的外延性,除了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外,還有一些有本領、懂技能的人,他們的勞動同樣富有創造性,并且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蒸饅頭創業”的成功并不是巧合和偶然,汪偉成功的秘訣在于以下幾點:一是對家庭的責任,這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品質,出于責任和擔當,人才應該有勇往直前、不言放棄的勇氣。二是勤學,對知識和技能的渴望,這是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其能成長為人才的必要條件,無論你的起點線在哪,努力充實自己都是不斷前進的動力。三是勤奮,天上不會掉餡餅,汪偉也是用超長工作時間換來回報的。四是“生恰逢時”,除汪偉自身的努力外,他的成功也得益于國家對于創業的鼓勵和扶持,讓他有了啟動資金,賺得第一桶金。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能不能成為人才,關鍵在于一個“創”上。蒸饅頭創業也是人才的打開方式。 |
相關閱讀:
- [ 09-28]評價名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應突破“計劃思維”
- [ 09-07]被人捧的創業少年,小心跌傷
- [ 09-07]吸引海歸創業關鍵要找準城市定位
- [ 08-23]“草根創業”如何迎來春天
- [ 07-07]“帶薪創業”須堵住不合理的通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