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一場社會文明的“透視鏡
2019-02-15 16:18:2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2月12日,正月初八,鐵路客流持續高位運行,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00萬人次,春運啟動至今,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達2.1億人次。(2月13日 光明網) 農歷春節接近尾聲,返程大潮又來了。數億人次的出行,既是對鐵路運輸的一次考驗,還是一面映射文明素質與社會責任感的鏡子。透過媒體聚焦下的鏡頭,我們看到了某些不文明行為,更不乏溫暖人心的情感大片。 談起文明,很多旅客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還有不少人對不文明行為不以為然,甚至出現屢教不改,屢禁不止的現象。亂扔雜物、列車上脫鞋、隨意插隊、動車吸煙……這一系列不文明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公共秩序,為美好的出行之路“添堵”。筆者希望每位旅客都能夠增強文明出行的意識,體諒下工作人員的辛苦。不要讓文明只停留在口號上、意識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將丟失的文明重撿起來。莫等到受到法律懲罰,被納入信用記錄,再追悔莫及。 文明美好的旅途,你我共享,亦需要你我共建。讓文明美好溫暖歸途,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出把力,也需要我們多一些愛心之舉。工作人員為坐輪椅的乘客開辟綠色通道,把旅客一直送進車廂;一位盲人在義工們的接力幫助下,從家中出發順利坐上了回家的列車;還有陌生的旅客,雖素昧平生,卻不吝相助……這些小小的舉動,看似渺小,然而傳遞的卻是一種溫暖人心的精神,能夠催生一種力量,指引大家做好身邊好事,從而在會社會上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道德風尚。而今年的春運,車廂里的擁擠與吵鬧聲也比往年少了很多,氣氛融洽了許多,旅客與旅客之間多的是親切的交談,這是文明社會的一種進步。 我國素來以禮儀之邦、文明之國著稱,文明、謙讓一直以來是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傳統。春運是一面折射全民文明的鏡子,從這面的鏡子里,我們看到了不足,更看到了美好,要從中取精華去糟粕,學會自覺恪守文明,學會體諒和關愛,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讓春運旅途一路溫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