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利潤搶占市場”的路子行不通
2025-04-01 09:41:07?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新重慶-重慶日報評論員 臧博 “有的企業不惜犧牲利潤搶占市場,虛假宣傳惡意抹黑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商務部等部門密集發聲。其中,“整治市場亂象”六個字直指問題核心,激起陣陣漣漪。各專業機構和業內人士競相解讀分析,甚至開始“盲猜”哪些車企會“中招”。 根據事實進行分析,這無可厚非,但先入為主開車企“盲盒”,則大可不必。市場需要競爭,對那些攪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各方都盼著早點清掃出去。不只汽車,任何市場出現亂象,各方都不會袖手旁觀。 近年來,伴隨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企業間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雖然絕大多數車企,能夠踏踏實實研發、守法合規競爭,但也有一些車企,在市場中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一些為搶市場不惜犧牲利潤,猛打“價格戰”,損人不利己;一些在網上買黑公關,抹黑競爭對手,攪得輿論環境嘈雜混亂;一些對產品質量不上心,產品質價齊低,給消費者帶來巨大安全隱患。種種市場亂象,消費者看在眼里,從業者苦在心里,一眾車企深受其害——這些,讓整治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放任市場亂象橫行,會毀掉中國汽車來之不易的成績。打價格戰、網絡抹黑、降低零部件標準……個別車企的行為,砸的是“中國汽車”的招牌。如果放任不管,市場缺乏良性循環,缺乏有序競爭,缺乏充足利潤,踏實本分的車企就難以生存,就難以持續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當市場陷入無效內卷的漩渦,甚至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最后買單的,將是所有中國車企,最終受傷害的,將是中國制造。 整治市場亂象,用政策善意呵護優質車企。從燃油車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國車企頂著合資車的品牌和技術重壓,一路走來不易。多年的技術鉆研與市場開拓,讓一大批有沖勁有技術懂市場的中國車企成長起來。它們向內求創新、向外拓市場,在講好中國汽車故事的同時,也逐漸改變我國的產業結構,讓中國制造短板補齊、長板更長。此時,從政策端與市場端送來雙重呵護,就是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優秀的中國車企不是“孤勇者”,更多人選擇與你們一路同行。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關系到千萬人的就業,也事關千萬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整治汽車市場亂象,破除“內卷式”競爭,讓更多車企集中精力主攻技術,中國汽車才能百煉成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