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機票銷售亂象,還是得靠“透明”
2025-04-07 08:52:15?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網評論員:根治機票銷售亂象,還是得靠“透明” 【閱讀提示】“退高買低”、機票價格與行程單不一致 機票代理銷售亂象該如何根治? 光明網評論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針對第三方購票渠道中出現的“機票價格與行程單不一致”“違規收取機票退改手續費”等銷售亂象,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20多家航空公司發布了“關于維護旅客權益的公告”。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就是賠償問題。在眾多“退高買低”的投訴案例中,很多消費者要求“退一賠三”,但訴求卻很難實現。整治機票代理銷售亂象,該怎樣發力才能根治? “機票價格與行程單不一致”、“退票費標準不一”、后續維權難……這些機票銷售領域的問題,近年來頻頻被曝光。如近期就有媒體報道,有乘客花1.5萬元買機票,在距離起飛還有4個多月時退票,竟被扣了1.4萬元的“退票費”。此外,今年1月,有媒體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機票+退票手續費”,顯示有15148條相關投訴,大多數反映的是退機票被平臺收取高額手續費的問題,涉及多家航空公司和購票平臺。 應該說,相比于火車票銷售,民航領域由于市場化程度更高,因此機票銷售在價格、渠道等方面都顯得更為多元化,本身可以理解。但是,多元化不等于沒有標準,不等于可以置消費者權益于不確定性之中。從目前的亂象看,不管是不同渠道的票價差異過大,還是退票費情況“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就是缺少一套統一的、透明的標準,給一些關聯方的亂操作、選擇性操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得從提升機票銷售的透明度入手。 比如,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的渠道購買機票,但若都能同步公示航司的官方售價,讓消費者有一個明確的參考標準,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空間,就不至于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貴”。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要實現這一點,應該不難。目前,已有航司表示,如果旅客在第三方購票平臺買的機票價格與在航司的客票驗證頁面顯示的價格不一致,可申請退差價。那么,與其讓消費者在購票后去自行驗證、申請退差價,不妨把官方票價的公示放在前,讓消費者可以一眼就獲得參考。如此,既省去了消費者的麻煩,也實際上是降低了航司后續的處置成本。 此外,在退票規則上,從航司到第三方平臺也應該有公開的統一標準,像火車票的退票規則一樣,讓消費者有清晰而穩定的預期,而不是“碰運氣”。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此前還出現了旅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機票被“退高買低”的情況,這也要求在相應的購票權限的設置上,航司也應該聯合第三方平臺增設相應的防火墻,降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并且,在航司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過程中,一個總的原則不應該動搖,那就是應把保障消費者權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通過“讓渡”消費者的權益而給第三方留下可以肆意鉆營的空間。明確了這一點,對眼下一些機票代理中的“潛規則”就應該予以重新審視。航司在這方面應該扮演好負責任的引導者、示范者角色。 2024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達到了7.3億人次。民航早就進入了大眾化時代。讓乘客有一個公平、透明的購票環境,無需擔心“買貴”、亂收退票費、被“退高買低”等問題,不過是讓乘客體驗和民航服務水平跟上民航市場規模擴張速度最基本的內在要求之一。這個問題,不應該繼續成為一道久拖不決的難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