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違規補課屢禁不止,把休息權還給學生為何這么難
2025-04-15 10:07:33?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作者:陳廣江 “中小學在校時間過長、節假日補課等不規范辦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極大安全穩定風險。”4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各地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的典型案例。教育部強調,各地要將禁止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作為“紅線”,對于學校違規辦學行為,要重拳出擊、嚴肅查處。 中小學違規補課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屢禁不止的問題。一般來說,高中階段是違規補課的“重災區”。此次教育部通報的典型案例,主要涉及的就是高中學生。盡管教育部多次劃出“紅線”,明令禁止法定節假日與寒暑假補課,但違規行為仍如野草般難以根除。近期,全國多地開始逐步推進落實高中雙休制度,也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把休息權還給學生,為何這么難? 違規補課的根源在于對“分數至上”的盲目追逐。一些學校將升學率視為唯一目標,將學生的時間壓縮至極限。這種做法看似能換取短期分數提升,實則透支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習熱情。教育的目標本應是培養完整的人,而非考試機器。過度強調機械訓練,必然導致創造力、自主性等核心素養的缺失。尤其在技術快速迭代的今天,這些素養恰恰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若教育淪為刷題的流水線,學生的潛力終將在重復消耗中枯竭。 更深層的誤區在于對“時間投入”的迷信。許多人將學習時長與成績簡單掛鉤,卻忽視了負面效應——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缺乏自主時間的學生,記憶力與理解力顯著下降。適度休息與鍛煉不僅能提升效率,還能幫助學生保持學習熱情。但現實中,部分學校仍試圖通過延長學習時間“彎道超車”,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題海戰術的邊際效益早已逼近極限,過度壓榨反而加劇學生的倦怠與抵觸。教育需要遵循科學規律,而非陷入“拼時間”的內耗。 值得一提的是,在補課問題上,學校和家長往往“不謀而合”。學校將補課包裝成“對學生負責”,一些家長對此深信不疑。若取消補課,這些家長就會擔憂孩子“管不住自己”,轉而依賴校外培訓機構。在不少家長看來,學校補課至少能省去高昂的校外培訓費用,還能讓孩子處于可控的監管之下。家長這種“自愿被剝奪休息權”的現象,本質上是一種對“分數至上”的集體妥協。 破解補課困局,關鍵在于重構教育價值坐標。教育應將“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貫穿始終,不折不扣地落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要求,保障學生合法休息權益。事實上,當前高考改革已逐步拓寬評價維度,綜合素質檔案、多元錄取渠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即便在現有高考制度下,機械堆砌時間也非明智之選,那些考出好成績的學生,一般都不靠“拼時間”“題海戰”,而是找到了科學的學習方式。 總之,無論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認識到,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視學生休息需求,靠“爭分奪秒”取勝,不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在疲憊中喪失求知熱情,在“內卷”中模糊成長的意義。唯有解開過度緊繃的繩索,青春才能舒展枝葉,向著陽光自由生長。(陳廣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