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要傍大款,理財要傍巴菲特,辦事要傍有權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門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徑”實現個人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類人被稱為“傍傍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870人參與),56.9%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普遍存在“傍傍族”,其中11.1%的人表示這樣的人“非常多”。另有11.3%的人選擇“比較少”,僅1.6%的人身邊沒有“傍傍族”。受訪者中,“80后”占48.6%,“70后”占32.4%。(中國青年報12月7日)
“傍傍族”的形成是有先決條件的,無職無權無錢的平頭百姓,不太可能招致“傍傍族”發自肺腑的青睞。社會上之所以興起傍權力傍大款的現象,擺在眼前的現實是:一旦傍上權貴,小到入學、入托、看病等問題的迎刃而解,大到購房、就業、公職招錄、職務晉升乃至重大項目獲批等機率的陡增,權貴屢屢表現出超脫常人、常識乃至政策邏輯的驚人能量。當權貴通吃成為社會的潛規則時,尤其是那些無職無權無錢的“三無”群體,對權貴的拒絕或者不屑,非但無以捍衛社會正氣,反倒意味,在向社會上層奮力攀爬的征途中,將自己“逼進”更為狹窄和艱難的不利境地。
有鏡可鑒的是,勤勞致富曾是無數國人頂禮膜拜的社會信仰,現今卻愈行愈遠。當有人慨嘆世風日下,老實人越來越少時,可曾見,“老實”二字已經褪去了往日的光澤,由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如今一提起某某人“老實”,立馬就會有人不以為然,由肯定變否定,由欽敬變嘲笑,由佩服變蔑視,由學習看齊變敬而遠之了。(《人民日報》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