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CCTV2010經濟生活大調查”調查結果將向全國披露。主辦方透露,在8萬余份有效問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達到11.1%。家庭收入直接影響居民的幸福感,尤其是占總數近一半的2萬元以下的家庭,影響極為明顯。(中國經濟周刊1月11日)
憑心而論,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經歷“掃黑風暴”之后的重慶,市民的幸福感便出現大幅攀升。不過,縱使幸福感千變萬化,有一點不太可能有什么更改,即每個人能否真正掌握屬于自己的幸福。
談到幸福感,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喜馬拉雅山南麓近鄰不丹的幸福指數。房產商馮侖在親歷后發現,雖然有著名列世界前茅的幸福指數,但不丹民眾的生活依然清貧,并由此得出,幸福指數與GDP沒有絕對的必然關系。
幾天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調查報告》曾顯示:約1/5受訪者認為自己比周圍人窮。“其實這些人的感受更多是精神上的貧窮感,不能得到權力的保護,現行的收入分配制度讓他們產生恐慌和無助(1月10日《國際先驅導報》)。”不難看出,這1/5受訪者的貧窮感并非來自于真正的經濟匱乏,而是那些讓人難以捉摸的力量,讓人頗感無力。更令人頗感悲愴的是,歷史上一度代表守紀、勤奮、努力的老實人,現在卻愈加異化為無用的標簽,或者受人嘲笑,或者被敬而遠之,淪為不受人待見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