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區某醫院推出學生做人流的所謂優惠措施,表面上看似乎非常人性化,挺有奉獻精神的,但說穿了醫院眼睛所盯的,還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誠然,改革開放帶來了國人性觀念的變化,甚至還經歷“性解放”的熏陶,鐘情和懷春的少男少女們,偷吃禁果的現象已經不是新聞。有報道說,寒暑假期間,醫院里做人流的幾乎人滿為患,而大量的就是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這種情況突出說明,青少年因性知識缺乏而意外懷孕的現象,正日益成為令人憂心的社會問題。因為無論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是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危害,這種現象都值得引起關注和重視。而醫院推出所謂學生做人流可以優惠的措施,大概正是把這看作巨大的商機而歡欣鼓舞了。這樣的動機與醫院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公眾的期待相悖,“優惠”兩個字,實際上恰恰暴露了醫院的不良動機。這其中透露出來的,不是對學生做人流的憂心,而是鼓勵和慫恿。
因為經濟困難等原因,有些學生看不起病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卻鮮有看到醫院自告奮勇地奉獻愛心的告示。面對被意外懷孕困擾的學生,醫院卻忽然表現出“關愛”,以“優惠”與其他醫院展開競爭,這樣的“關愛”顯得太自私了。因為在“關愛”的外衣下,包裹的其實是貪婪。對于醫院來說,如果眼里只有經濟效益,良知墮落、責任淡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而導致醫患糾紛,以及醫院的社會形象不高,也就是必然的了。醫生如果沒有“醫者父母心”的愛心,是很難當好醫生的。諸如學生做人流“優惠”的賺錢動機,就看不到有絲毫愛心的流露,而是惟利是圖的狡詐。(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