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互動頻道>博文精選 >正文

藝術與商業是完全可以并存發展的
來源:東南網 2012-05-08 編輯:黃水來

清初專畫云龍的畫家周尋有一回將自己的一幅畫作懸掛于黃鶴樓上,并索高價一百兩。當最終有人出面,愿意以此價錢購買,周竟以畫相贈。對此,他解釋說:他一心只想遇上能賞識他的畫作,并愿意出如此高價的知己而已。

“畫”為悅己者榮,這是加州大學高居翰教授在本書中對中國傳統畫家群體的基本評價。為了尋找到藝術的知音,像周尋一樣,中國傳統畫家群體對于商業化有著接近本能式的抗拒,并信守著北宋書畫家米芾的高論:“書畫不可論價,士人難以貨取”。而明代戲曲、散曲作家李日華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蘇州地區繪畫的衰落是由于畫家的商業化”。

對商業化的抗拒文化

在影視以及小說等作品中,常見一些貧窮畫家賣畫營生的凄慘“橋段”,繪畫常常被賦予社會底層的藝術氣息。然而,高居翰通過研究卻發現,現實并非如此,絕大多數畫家總是努力避免與金錢發生最為直接的關系,就算生活再為貧窮。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畫家的生活并非那般拮據,非得靠市井街頭賣畫以便營生。

不過,在繪畫與收藏,在創作與需求間,歷史上往往又確確實實存在著某些心照不宣的社會“潛規則”,這便催生了一個新的“捐客”群體。這種“捐客”的作用類似于今天的中介,主要功用在于,避免畫家與顧主間形成直接的利益對話。當然,也有一些顧主通過仆人上門贈禮等途徑,以畫家們更能接受的方式回饋他們的辛勤勞動。而且,這種贈禮也不是完全沒有“行情”的,常常是禮物到了,畫家也未必有時間,未必就能心甘情愿地作畫,常常還得考驗仆人“索畫”的耐心、虔誠還有智慧。

1 2 3 4 5 下一頁

首頁> 互動頻道>博文精選 >正文
相關新聞
·我們的情意,仍然像鮮花那樣鮮活
·采野果變成了老一輩人童年的記憶
·你的生活怎么忽然變得不美麗了呢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福建要聞 國內熱點 文化教育 熱點專題
臺海播報 環球掃描 娛樂體育 互動反饋
生活服務 論壇熱貼 博文精選 報料投稿
< 返回首頁 | 回到頂部 >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性色国产福利在线 |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