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兒童的香港“媽媽”:帶來先進理念教育管理
www.shockplant.com?2012-02-08 09:06? ?來源:福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一次牙科檢查都要3個志愿者用各種游戲互動方式才能順利檢查
教室墻上的一張作息時間表,詳細列出了孩子們每天要做的多項訓練,包括早餐餐桌禮儀訓練、感覺統合發展訓練和游戲閱讀等。“這里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有的患有自閉癥,有的輕度智障,系統訓練有助于培養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正在教有些智障的德旺穿鞋帶的林阿姨告訴記者,保護中心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制訂評估表,內容涵蓋行為矯治、心理輔導、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盡最大能力訓練孩子們開口說話,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增強對正常生活的興趣以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林阿姨是來自香港的一名義工,去年8月來到保護中心后,這里的孩子都叫她“媽媽”。“目前中心有3名香港義工長期協助我們共同教育和管理。”市救助站站長陳德恩介紹說,去年8月,市救助站和香港豐收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開展流浪兒童幫教初步合作,由港方提供資金支持并派出3名特教老師和義工,用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幫助站內的殘疾兒童更好成長。昨天,該慈善基金的總干事和2位醫生專門來榕看望,并給孩子們檢查身體。
“我們還計劃同省內高校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由高校定期派出師生為受助未成年人提供咨詢、教育等服務。”陳德恩說,除了繼續完善設施,中心將繼續尋找和聯系流浪兒童的親人,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救助、技能培訓救助等服務。有關部門和廣大市民如有發現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可撥打救助電話83726286,幫助他們得到妥善安置。
(福州日報記者 黃璐聰/文 俞松/攝)
相關新聞
- 2012-02-01朱愛菊:節能減排的先行者
- 2012-02-01王會占:在福利院過年的“護工媽媽”
- 2012-02-02周明珠:“折翼”女孩,期待你的展翅高飛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