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攝像、海底機器人、深水多波束等,綜合運用于海底探測
參加此次南海北部海域可燃冰“精確調查”的“海洋六號”,是依據我國海域特點和海洋地質需要,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天然氣水合物綜合調查船。它以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為主,兼顧其他海洋地質、海洋礦產資源調查工作。
據介紹,“海洋六號”船長106米,寬17.4米,最大吃水5.7米,設計排水量46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
調查船采用了電力推進系統、動力定位、全回轉舵槳等國際先進技術及設備,配置了4000米級深海水下機器人“海獅號”、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深水淺地層剖面系統等,總造價4億元,裝備條件在我國海洋地質調查隊伍中首屈一指。
“海洋六號”于2009年10月入列,它的入列大大加快了我國海洋可燃冰調查步伐。預計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內,我國將完成對相關海域可燃冰資源的普查。
在調查的詳察區,“海洋六號”布設了大量先進探測設備及各種綜合手段,包括海底攝像,ROV海底機器人等,還增加了深水多波束、海底電磁等比較先進的手段,以探測水合物分布情況。
據介紹,如果此次取樣條件具備,計劃明年再次開鉆以獲取新的可燃冰實物樣品。
我國南海可燃冰資源潛力大,神狐海域可燃冰儲量約194億立方米
據了解,可燃冰勘探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眾多的學科,如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流體動力學、熱力學、鉆探工程、地質實驗技術和海洋環境等。因此,雖然全球大洋底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但由于開采和提取技術復雜,還可能帶來地質、氣候災害,所以多數國家目前對開采可燃冰仍持謹慎態度。
而對這次“精確調查”來說,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作為可燃冰富集區,是調查重點之一。據了解,在過去的數年時間,研究人員在140平方公里的鉆探目標區內圈定出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鉆探區水合物富集層位氣體主要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達98.1%,主要為微生物成因氣。
據介紹,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還只是我國可燃冰蘊藏量的“冰山一角”。在西沙海槽,科考人員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在南海其他海域,同樣也有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必備條件……
對此,調查人員表示,對南海其他區域可燃冰資源的普查也將于今年全面開始,以掌握南海地區可燃冰資源潛力。
- 2012-05-28我國調查船深入南海北部“精確調查”可燃冰
- 2012-05-26日美與太平洋島國將發宣言首提南海航行自由
- 2012-05-25外交部發言人:中方尋求通過直接有關當事國的談判解決南海爭議
- 2012-05-25美擬加入海洋法公約 分析稱其使南海問題復雜化
- 2012-05-23上聯:山高水遠風景秀麗福建新
下聯:天南海北真實心靈世界明
橫批:生息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