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貧困兒童發展的國家戰略
兒童的命運既是個人的命運、家庭的命運,也關系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有關人士建議,應將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兒童全程的營養和教育保障納入國家戰略性規劃,調整和加大國家對兒童發展的財政投入,建立各級黨委政府關于兒童成長與發展的績效評價機制,實現兒童的健康成長和能力發展,斬斷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窮根”。
幾個孩子擠在一間破舊的宿舍內吃營養午餐。
認識不足體系滯后 兒童發展面臨困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難點。保障兒童的營養和教育,是貧困家庭徹底脫貧的根本出路。然而,時至今日,很多地區對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的認識還沒有提高到區域脫貧的高度,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幫扶的制度性設計還沒有形成。
由于對兒童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足,各地普遍缺乏統一或牽頭的部門及領導干部,導致兒童工作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記者調研發現,各地涉及兒童的工作系統五花八門,主要包括教育、衛生、團組織、婦聯、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但并沒有一個牽頭部門或地方領導負起總責,不能全盤掌握當地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情況,導致各部門兒童工作有交叉而不共享,難以形成合力開展整體設計和干預。
同時,衛生和教育系統作為主導力量,對兒童發展的體系建設依然不夠健全。一方面,貧困家庭父母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對兒童的營養干預和疾病防控處于無知和自發狀態,極易導致兒童營養不良和疾病多發。另一方面,各地衛生系統作為行政主管部門,卻受編制不足、衛生資源總量偏低狀況的影響,至今沒有真正建立婦幼保健體系。針對兒童的體檢、保健、營養干預和疾病篩查、治療,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國家營養餐計劃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至今仍面臨飲水安全、“工友”工資配套等落實難題。
教育體系設計也滯后于形勢發展。多數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最多只能覆蓋到鄉鎮一級,難以滿足農村地區兒童的需求。而村級中小學,受撤點并校的影響,其教學質量和接納學生的數量已經今非昔比;農村中小學教師受待遇和發展層面的制約,不斷從最基層的崗位上離開;伴隨農村空心化而生的教育空心化,讓貧困地區的學生面臨著上學遠、上學貴、上學難的困境。
同時,重視程度不足和現有財政體制雙重因素疊加,致使國家對教育衛生的財政投入出現結構性失衡,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在教育和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差距,有逐步擴大的趨勢。當前,我國的教育衛生財政支出以地方為主。結果,貧困地區財政越窮、投入越少,越難擺脫貧窮的代際循環。
- 2013-06-17四千萬貧困兒童困境調查:一天兩頓飯 干糧是午餐
- 2013-06-17廣州民政局處長因猥褻兒童一審獲刑 稱不認罪
- 2013-06-16廣西合浦居民樓凌晨起火17人被困 包括兒童和孕婦
- 2013-06-16深圳安居房初示入圍名單:2歲兒童成“杰出人才”
- 2013-06-15兒童文學作家50余字描寫男童生殖器引發尺度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