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持續深入實踐“四下基層”
22日,武平縣法院生態庭兩名法官深入永平鄉一處偏遠山林,現場調解林地界址糾紛。 王發祥 王東飄攝 八閩巡禮 在推進“四下基層”工作過程中,我省各地紛紛推出實施辦法,建立新平臺、新機制—— 廈門海滄區: 全面建立和推行“四必”群眾工作法,即四個層級“必聯”、四類群體“必訪”、四類情況“必談”、四種問題“必解”。 “必聯”是區級領導必須聯到片;區直部門、街鎮必須聯到村居;村居干部必須聯到網格;自治單元骨干必須聯到戶。 “必訪”是困難戶必訪;能人戶必訪;信訪戶必訪;拆遷戶必訪。 “必談”是落實不力必須盯住談;關鍵節點必須重點談;重要工作必須聚焦談;約束教育必須警示談。 “必解”是合理訴求必須馬上解;矛盾糾紛必須及時解;軟弱組織必須堅決解;疑難雜癥必須妥善解。 長汀: 在堅持領導和部門原有掛鉤聯系基層、重點建設項目及其他專項工作制度的基礎上,實行縣領導聯系鄉(鎮)和縣部門掛鉤村,科級干部幫扶特困戶,選派駐村第一書記、聯絡員建立黨建示范點、新農村示范點、生態示范點或其他特色示范點,實現領導干部、縣部門及選派駐村第一書記、聯絡員聯系全縣鄉(鎮)、村(居)、特困戶、示范點四個全覆蓋。 將樂: 完善推廣縣鄉“零距離”聯動服務,和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根據實際隨時到基層現場辦公,解決群眾最直接、最急需的現實問題。實施鄉鎮干部“4+3”聯系群眾工作機制,即掛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四類干部,掛鉤在群眾心目中有影響有威望的人、困難群眾和有訴求的代表等三類群眾。開展農村黨員“3+N”履職承諾活動,使農村(社區)黨員干部做到3個帶頭,即帶頭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頭落實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帶頭倡導文明新風。 德化: 通過“政風行風面對面”和“政風行風直通車”等形式,現場解答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推行懇談問政制度,各鄉鎮駐村工作隊每月確定一天“社情民意懇談日”,在村部、祠堂、農民活動中心、中心戶家等場所,邀請村民代表、黨員、村干部參加,傾聽群眾的想法和訴求。搭建QQ、微博等互動平臺,及時收集民意,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莆田城廂區: 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帶著“問題”下基層,多為群眾辦實事。繼續實施“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建設,區財政安排1000萬元配套資金,并引導對接、整合區直其他部門掛鉤扶持的資金,共同助力“一事一議”美麗鄉村試點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