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宋利彩
“留守兒童是我國的特殊國情,也是最應該得到重視的一個群體,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所以我愿意連續3年為他們說話,我也愿意在接下來的兩年繼續為他們說話。”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認真地說道。
翟美卿對留守兒童保持高度關注。今年,她在前兩年分別“建言”“建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踐行”,用行動履行承諾。
記者了解到,2013年、2014年翟美卿分別提交了《關于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提案》《關于建立留守兒童保障機制的提案》,第一步,倡導以家庭為單位關注留守兒童;第二步,設想并搭建了一個“1+8”的留守兒童保障機制。
今年既是翟美卿履職的第三年,也是她為留守兒童發聲的第三年,她進一步提出,要為留守兒童搭建托管立體新模式,并率先在廣東省內開展試點,用實踐為留守兒童保護探路。
“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各級政府部門也都在實踐,但是很多措施都著眼大局,比較宏觀,落實到操作層面的可復制模式不多,我認為這是留守兒童保護中一直存在的問題。”翟美卿表示,為幫助留守兒童實現安全保護,她在去年提出的“1+8”模式基礎上深入研究,又提出了一條適合農村及城市邊緣地區留守兒童保護的新模型。
翟美卿提出:“留守兒童的有效保護,不能是一對一的‘輸血式’資助,而應轉為集中‘造血式’。”據她介紹,這需要多方共同發力,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第一方,應提供前期物質基礎,在場地、財政、人員方面給予支持;慈善相關部門作為第二方,應大力挖掘民間資本完成場地、設施建設,并引入專業團隊,緊抓軟件建設,制定標準化運行規范,完成托管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民間資本作為第三方,應“持續造血”,承擔托管中心的建設和日常運營費用,并借助托管中心的良好平臺,實現效益雙贏和持續性造血;社會力量和公益團隊作為第四方,在建設托管場所后,配備圖書室、家長閱覽室、活動場所、活動器材等設施,解決留守兒童校外學習、教育、管護問題;媒體作為第五方,實時開展透明化監督,并以媒體平臺吸引企業資本,實現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的良性循環運轉。
“我們的愿望很簡單,就是通過搭建硬件平臺、開展培訓的方式,把身邊的每一位鄰居變成義工,鄰里守望、互幫互助,軟硬件相疊加,讓每個社區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大家庭。”翟美卿說道。
據悉,2014年,翟美卿所創立的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就根據此立體模型在廣東省內建立了50間托管中心,取名“兒童友好社區”,預計將于今年6月全部完工。“其實這也是一次嘗試,用我們之前的‘香江愛心圖書室’為媒介,在圖書室運營成熟的區域,配建兒童友好社區,以點帶面,利用已有的公益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將靜態的圖書閱讀擴展成動態的兒童看護,同時實現了帶動社區整體發展的項目效果,應用價值翻倍提升,也是大公益理念的有力踐行。”翟美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