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聯系服務指導作用,搭建組織成長平臺 ——關于婦聯促進女性社會組織建設發展的幾點思考 □ 方珺 婦聯在新時期的社會治理工作中要凸顯婦聯的組織優勢,適應群團改革的新要求,應該是從傳統的工作方法更多地轉向社會屬性和整合社會資源,也就是在工作中更多地承擔起培育、凝聚和引領女性社會組織的職責,深入思考在政府與社會、市場與社會、女性社會組織與社會、婦女群眾與社會的四對關系中婦聯成為主體性力量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發揮,找準新時期的工作定位。 女性社會組織指以女性為領頭人的社會組織和服務婦女兒童家庭的社會組織。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正在急劇變化,各種利益關系也正在不斷調整。因為形勢的需要,解決各類婦女問題及增強婦聯組織凝聚力的需要,女性社會組織建設發展,有其現實性與必然性。 定位及舉措 婦聯組織在促進女性社會組織的發展中,要有科學的定位和舉措。 首先,實現自身突破,促成婦女工作社會化。要實現角色的轉化,運籌多層面的婦女工作走向;要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社會所有領域,使婦聯的工作對象在結構、層次、素質上實現新突破;要根據工作內容、形式、性質的不同,把婦聯組織做的工作,拓展到大家做。 其次,整合部門力量,為女性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機會。借助社會方方面面力量為婦女兒童服務,建立起相應的社會化工作體系——社會化組織聯絡體系、社會化宣傳體系、社會化維權體系及社會化管理的智力體系。 最后,打造工作聯合體,凝聚團結婦女群眾。從鞏固培育女性社團組織入手,加強項目建設和隊伍建設,探索聚攏和引領各類婦女社會組織發展的“樞紐式”建設管理模式,總體目標是抓好“三個層”:鞏固核心層、培育緊密層、拓展外圍層。 實踐與思考 據統計,目前武漢市江漢區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女性社會組織有33個,在社區備案的社區女性“草根”組織據不完全統計有1000多個。這些女性社會組織如同一顆顆散落在民間的珍珠,需要一個樞紐型組織穿針引線串聯起來,這正是區婦聯新時期工作創新的重要舉措,即實施女性社會組織成長計劃,打造樞紐型婦聯組織,為女性社會組織發展搭建孵化、培育、服務平臺。 發揮“聯系、服務、指導”作用。我區女性社會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主要是基于婦聯、街道、社區等主管單位的推動,因此呈現出一個明顯特點,即大多數是以興趣愛好為結合點的社區組織,因此發展速度快但質量不夠高,真正能夠承接政府讓渡職能的女性社會組織數量極少。 調查顯示,目前全區70%的社會組織不具備直接承接政府讓渡職能的能力。區婦聯工作人員在與多個草根組織的接觸中了解到,不少都面臨著“缺錢、缺人、缺指導”的困境,都希望相關部門發揮樞紐作用。為此,2013年江漢區婦聯成立女性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在聯系、服務、指導女性社會組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區婦聯抓住全區創新社會治理的契機,將“女性社會組織成長計劃”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培育和發展了江漢區家政行業服務協會、早期家庭教育聯盟、江漢女性人才促進會、張玉霞心理工作室、文錦律師工作室等女性公益性社會組織。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得女性社會組織獲得了長足發展,每年直接受益和間接受益人群達到3000余人。 強化“人才、經費、平臺”保障要素。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抓好項目經費籌措。爭取婦女兒童民生實事被列入政府實事項目,讓具備條件的女性社會組織主動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項目,江漢區家政行業協會承接了政府為殘疾家庭、高齡老人送家政服務的公益項目。其他6個入駐的女性社會組織也承接了區婦聯關于家庭教育、法律服務、關愛自閉兒童等方面的公益項目,這些入駐社會組織從承接項目中不斷規范發展壯大;大力推進工作平臺建設。江漢區女性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健全聯動機制、激勵機制和考核評估制度,同時提升服務品牌,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內容。 把握“管理、服務、模式”關鍵環節。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對女性社會組織運作中關于社工人員及項目的實施提出相關建設要求和規范標準;推出重點服務舉措。在女性社會組織志愿者招募、女性社會組織展示、活動信息發布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探索對接工作模式。成立女性社會組織婦女兒童公益服務聯盟,推動女性社會組織服務項目與婦女之家對接,目前正在武漢市婦聯指導下嘗試在社區“婦女之家”中建立家庭服務中心。 立足“婦女、兒童、家庭”重點領域。目前,江漢區女性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重點吸納婦兒素質提升類、家庭文化建設類、婦兒民生實事類三個方面的社會組織入駐。(作者系武漢市江漢區婦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