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三角到珠三角,東南沿海的鐵路將連成一線,形成大的城市聯盟。”福建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伍長南如此評說福廈鐵路的重要意義。
據當地媒體報道,福廈鐵路的建設進度正在加快,原計劃2009年年底完工,現預計有望提前半年竣工,2009年年底開始通車運營,目前投資也已完成70億元,占全部投資額的1/2。
從2005年10月開始動工建設的福廈鐵路,作為中國鐵路“十五”規劃中“八縱八橫”路網的主骨架之一,是中國東南沿海上海至深圳快速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福建省第一條貫通沿海主要城市的鐵路,是該省第一條城際間快速客貨運通道,又是第一條連接福建重要港口的鐵路。”伍長南介紹。
“它的建成將從根本上解除東南沿海地區交通‘瓶頸’制約,完善東南沿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福建路網結構,提高綜合運輸能力,促進沿線旅游資源和港口開發。”伍說。
鐵路網連接經濟兩極
高速公路發達而鐵路建設異常滯后的情況,構成了福建省的交通現狀。作為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惟一鐵路線的鷹廈鐵路,初建時為戰備線,線路技術標準低。隨著時間推移與福建省經濟的迅猛發展,運能與運量的矛盾日趨突出。
伍長南告訴記者,“從上個世紀50年代之后,福建省就幾乎沒有大規模的鐵路建設,這一停就是50年。而相對于公路運輸,鐵路運輸低成本、大運量、高密度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出于發展區域經濟的考慮,建設鐵路非常必要。”
福建省處于泛珠三角區域范圍內,與長三角相鄰,這樣的地理位置在福州某媒體工作的許強看來,卻是“很悲慘,兩頭都不靠”。許認為,珠三角的經濟輻射能力無法到達福建,而福建要想往長三角那里靠攏,中間隔了一大片區域,也是非常困難。“中國的兩大經濟發動機,都看似在眼前,可卻怎么也靠不上。”
在伍長南看來,這次福廈鐵路的建設將徹底改變這種“兩頭都不靠”的現狀。伍向記者分析道,“從宏觀角度來看,福廈鐵路不僅僅是福州到廈門的城際列車,還可以北接浙江溫州,與長三角經濟圈緊密相連。而將要建設的廈深鐵路,又可把這條鐵路延伸到深圳,與珠三角經濟圈聯系起來。這樣,福建省與兩大經濟圈就可以更加密切。”
同時,福廈鐵路將經過的福州、莆田、泉州、廈門4個城市,被譽為福建省最發達的經濟走廊,沿線城鎮已基本連接成片,城市化率很高,外向型企業分布廣泛。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福州、莆田、泉州、廈門4個城市設區市的土地面積僅占全省的23.4%,人口占49.1%,GDP卻占到全省的70.1%,工業總產值占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