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人,實現了援建4個鎮的高效運轉—
“廈門速度”在這里體現
8月27日晚上7點,晚飯后,在廈門援建指揮部里,廈門援建指揮長林德志和龍門山鎮黨委書記劉廷凱等人,開始了一場關于國坪村重建規劃方案的討論,會議持續到下半夜。
“無論原址重建、統規自建、統規統建,都必須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林德志說。廈門的規劃人員已開始編制國坪村的重建規劃,厚厚的一本,包括平面圖、戶型圖等等。
廈門市負責援建彭州市天彭、龍門山、白鹿、致和四個鎮,而前方指揮部一共只有7個人。
7個人如何實現援建4個鎮的高效運轉?林德志透露了兩個秘訣:其一,派4個人掛職4個鎮黨委副書記。派出的都是處級干部,掛職者就成了“處級鎮黨委副書記”。他們不干預該鎮的日常工作,只負責援建事項的協調溝通和指揮部的分組事項,“這樣每個人對所有項目都了如指掌”。其二,在工程管理上實行代建制,規劃和設計由指揮部負責,而現場管理交給有資質的企業負責。
在通濟鎮思文社區鷺龍苑安置點里,高效率和人性化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從5月中旬開工建設,到6月16日前,這個安置點已經住進了1000多戶受災群眾,“廈門速度”在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再次體現出來;除了速度,健身器材、遮陽網、布簾,每家門口擺放著的廈門市花三角梅等細節,讓受災群眾感受到濃濃的人性化關懷。
“沒想到廈門蓋的安置房比原來住的房子還巴適,什么都為我們考慮好了。”已在鷺龍苑住了兩個多月的廖常文老人滿懷深情地說。
不僅要援建物質家園,還要幫他們重建精神家園—
來自革命老區的深情
8月28日一早,記者隨同龍巖市指揮長劉友洪前往隆豐鎮。龍巖市對口支援隆豐和軍樂兩個鎮,劉友洪就分別在兩個鎮設立了分指揮部,6個人白天在鎮上上班,晚上回到住處總結一天的工作、加班,幾乎天天如此。
“龍巖市是革命老區,我們來援建彭州,還帶來不屈不撓老區精神。”劉友洪告訴記者,龍巖市緊靠江西瑞金,是當年的中央蘇區,這幾年經過艱苦奮斗,經濟社會有了長足進步。雖然還不很富裕,但一定會傾力做好援建工作。
隆豐鎮的公寓式敬老院項目已經確定,“我們援建災區的項目標準充分考慮當地實際,設計了不少人性化的東西。”劉友洪還在考慮引進福建的花卉企業,將隆豐鎮通往龍門山的旅游公路打造成一條“花路”。
在隆豐鎮政府車庫里辦公的分指揮部里,記者見到了剛從龍巖市趕來的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王室成。他是專程來災區救助貧困生的,隆豐、軍樂兩個鎮共33名貧困高中生,每人將獲得1200元到2000元的助學金,一共5萬元。
王室成一邊將錢裝進一個個大紅信封,一邊告訴記者,李新炎是龍巖市著名企業家,震后第二天就個人捐款500萬元。“我們準備連續三年資助這里的學生”。
“我們負責和當地政府一起選定這些貧困生,明天將在軍樂鎮舉行發放儀式。”副指揮長林祝榮說。湊巧的是,他前晚剛送走了33名當地的初中畢業生到龍巖市免費就讀職中。
林祝榮又向王室成介紹了他在當地走訪中發現的優秀學生盧柏靜:這個女孩剛上初一,成績很好,其父盧昌茂腿有殘疾,靠縫紉掙生活費。震后,盧昌茂免費為前來救災的官兵和援建隊伍縫補衣衫。
王室成很感動,當即表示要去看看。在新潤板房社區,盧昌茂的家干凈整潔,墻上貼著“拼搏”的字畫,墻角擺著兩臺縫紉機。盧昌茂說,無論如何,也要讓女兒完成學業。王室成當即從慈善基金里拿出2000元,交到盧柏靜手里,作為對她的特別資助。
“我們不僅要幫助災區群眾重建物質家園,還要幫助他們重建精神家園。我們和災區自強不息的群眾互相激勵,共同奮斗。”林祝榮深有感觸地說。
- 2008-09-04盧國林:更新麻醉技術 減輕患者負擔
- 2008-09-05記泉州市支援葛仙山衛生防疫隊副隊長周培榮
- 2008-09-05閩18名教師赴彭州支教日前已經開課
- 2008-09-06省團為彭州牽線60余家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