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融入:三四個小時可直達廈門
7萬平方米的贛州鐵路貨運東站讓記者領略了什么叫氣勢如虹:這里,贛州“無水港”,已經粗具內陸口岸規模,1臺36噸的門吊和2臺正面吊等集裝箱貨物裝卸設施基本齊全;海關、國檢等口岸監管單位在這里精心驗放貨物……
廈門港務物流公司業務代表湯熙告訴記者:自從福建與江西之間省際鐵路—贛龍鐵路開通之后,贛閩海鐵聯運一年一個新臺階,2007年,贛州—廈門國際集裝箱班列運輸量達到1068標箱,業務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
贛州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在“對接海西”的大背景下,2005年下半年啟動的贛州—廈門海鐵聯運工程,開始逐漸凸顯其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支點作用。贛州將通過海鐵聯運,使這里成為江西、成都及武漢等內陸城市出海貨物的交通樞紐。可以說,海鐵聯運已經將贛州與“海西”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這正是贛州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速融入海西的一個真實寫照。
近年來,贛州主動加快與“長珠閩”在基礎設施上的對接。目前,京九鐵路、贛龍鐵路、昌廈一級公路和105、206、319、323四條國道貫穿全境,另有5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贛州到廈門等福建主要城市的車程只需三四個小時。贛州與廈門之間的航線也已開通,被國家民航總局確定為改善中小城市航空通達性的唯一試點城市。
贛州確定發展定位為“最適合人們居住和創業發展的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為此,贛州投資2500萬元面向國際招標,邀請高水平專家對贛州中心城市進行了重新規劃編制。通過構筑“一小時都市經濟圈”以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一個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初現端倪。
產業融入:與海西發展產業協同
2007年末,廈門市黨政考察團一行34人,到贛州市考察,并舉行了“廈門市—贛州市加強海西建設促進區域合作”座談會暨簽約儀式。
贛廈兩市區域合作協議的成功簽署,標志著兩市的交流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廈門將在招商、物流、技工培訓、旅游等方面給贛州提供支持,共同開創贛州和廈門區域合作的新局面。
這,正是贛州著力融入海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產業是合作的平臺,只有借助產業的合作,才能實現真正的合作。近年來,贛州一直把福建作為經濟協作的重點區域之一,加快融入海西產業發展。每年都單獨組團參加廈門“9·8”投洽會。而福建是僅有的2個在贛州設立商會的省份之一,在贛州的福建客商達數千人,合作資金達百億元以上。
贛州確立實行與“長珠閩”特別是海西經濟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戰略方向。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逐步實現產業的集群化。支柱產業加快形成和發展,鎢、稀土、氟化工、臍橙等產業日臻發育成熟,四大產業集群得到快速壯大,對全市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張杰 贛南日報記者 鐘義勇 李偉明 )
(2008年2月13日)
- 2007-11-11廈門和贛州簽署推進區域合作的協議書
- 2007-06-29贛州-廈門國際集裝箱班列正式開通
- 2009-04-02藝博會月底舉辦 莆田向贛州發出“旅游請帖”
- 2009-04-02莆田在贛州舉行推介會 拓展兩市雙向旅游市場
- 2009-03-31贛州四成貨物今后從廈門進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