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繼做出“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決策后,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在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一件大事。
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的海峽西岸,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過去,淺淺的一灣海峽,曾多年隔絕兩岸交往,隔絕骨肉親情,也阻礙著兩岸發展。如今,加強交流、攜手發展成為兩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和時代的主旋律,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正當其時。
《意見》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中西部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這不僅明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同時尤為注重發揮福建比較優勢,強調要在先行先試中加強兩岸交流合作,賦予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更為重大的意義。
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臺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在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過程中,福建省尤其要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按照《意見》要求,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在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應兩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發展保障能力等方面做出新貢獻,取得新成果。
福建是全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省份之一。3000多萬福建干部群眾不等不靠,愛拼敢贏,創造出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多個“第一”。在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過程中,福建省尤其要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按照《意見》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做出新成績,探索新經驗。
當前,福建的發展機遇更為重大,發展優勢更為凸顯,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喜看海峽西岸大變化,期待海峽西岸新圖景!相信福建廣大干部群眾,一定能夠齊心協力,大膽實踐,開拓創新,早日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
(責編:陳瑜輝)
- 2009-05-14海峽西岸將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
- 2009-05-14海峽西岸20城市工商聯協作懇談會召開
- 2009-05-14《國務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全文
- 2009-05-14院士專家熱議抓住機遇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 2009-05-15武平縣學習宣傳貫徹國務院《意見》精神
- 2009-05-15閩浙贛粵爭奪“海西區”
- 2009-05-15“海西效應”下福建積極打造兩岸直航綜合樞紐
- 2009-05-14潮起東南 千帆競發--海西效應催生新的經濟增長地帶
- 2009-05-15搶抓海西機遇 促進企業發展
- 2009-05-14海西20城開發區:共謀發展一盤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