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山川秀美,建設生態文明,沿可持續發展道路大步前行
碧海之濱,觀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國森林資源第七次連續清查測算顯示,福建林業用地,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29%,森林覆蓋率達63.1%,繼續名列全國首位。海峽西岸,是祖國大陸最綠的地方!
然而,深濃的綠色,如何告別伴生的貧困,卻是科學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守護山川秀美,建設生態文明,海峽西岸以制度創新,闖可持續發展之路。
分山到戶、還林于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國率先探索商品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之后,福建省植樹造林總面積已連續四年超過200萬畝;同時,全省林業總產值不斷攀升,2008年達到1323.8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沿閩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兩岸郁郁蔥蔥。這條福建的“母親河”,流域面積占全省面積一半,發源于經濟欠發達的武夷山脈。為了護住閩江,2007年起,福建實施江河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兩岸眾多山林被劃為生態公益林,林農定期領取的公益林補償金中,有一部分來自閩江下游城市的“腰包”。同時,福建對全省4226萬畝生態公益林進行管護機制改革?!罢l受益,誰出錢”、“誰管護,誰受益”,這兩大新機制,帶來生態良性循環?!吧酱ㄐ忝浪疄樽C”,福建12條主要河流水質連年保持為優,2008年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6.4%,Ⅰ類至Ⅲ類水質比例為94.4%,明顯優于全國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戰略中,“生態文明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顯著標志?!备=ㄒ陨鷳B省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環境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閩北南平市光澤縣武夷山脈腳下,年肉雞飼養能力超過5000萬只的福建圣農集團,一座以雞糞為原料的發電站剛剛投產。集團董事長傅光明介紹,雞糞可制生物有機肥、可發電,雞毛、雞腸等廢棄物可制作高蛋白質的魚飼料……“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一條循環經濟鏈?!?/p>
如今,林業、茶業、花卉和生態養殖等成為福建農業增長、農民增收的有力引擎。在海西各地一年一度舉辦的林業博覽會、茶業博覽會、花卉博覽會,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農業盛會。
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離不開工業的發展——這條路上的“綠色抉擇”更多更難。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如今,福建各地正掀起“環評風”,嚴格產業環保準入,把環評作為市場準入重要門檻,讓更多“綠色”項目落地。環評不過關的污染項目,經濟主管部門不予審批、核準或備案,國土資源部門不予批準用地,金融部門停止信貸,工商部門不予辦理工商登記。福州市近年來共辦理建設項目環保審批1423項,環評執行率100%,100多個建設項目因選址不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被否決。
- 2009-05-27海西效應彰顯 浙資潮涌南平
- 2009-05-27劉延東:把海西打造成重要文化產業基地
- 2009-05-26加強科技創新 推進海西建設
- 2009-05-26構建海西現代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
- 2009-05-25暢談海西戰略 期待家鄉騰飛
- 2009-05-23涵江區精心打造海西電子城
- 2009-05-22袁榮祥:福州在海西建設中挑大梁走前頭
- 2009-05-21搭海西快鐵 細品麗水好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