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福建日報創刊60周年> 內首頁> 傳承
> 正文
激情歲月再回首
創刊初期的日子
8月23日,新聞中隊中的福建日報社人員,奉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之命,前往東街接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直轄的中央日報社。隱蔽在中央日報社的中共地下黨員,為防印刷設備遭破壞而組織起來的工人護廠委員會,積極支持配合。福建日報社就以此為社址。
在干部工人的共同努力下,25日下午,對開4版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報《福建日報》與讀者見面了。創刊號上的社論《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斗》,為省委宣傳部部長陳辛仁在行軍途中起草,經省委集體討論,報中共中央華東局批準。社論向全省軍民傳達了省委提出的當時福建的4項主要任務: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迅速解放全省,剿匪反霸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恢復發展工農業生產,繁榮城鄉貿易;保護僑胞利益,歡迎華僑投資建設;發展文化教育和科學事業。
創刊初期,大家工作熱情極高,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是平常的,也無所謂星期天。從《中央日報》接管的只有一部電話,兩輛很舊的自行車,采訪靠的是兩條腿。因為那時福州公共汽車僅鼓樓到臺江一條線路,總共兩輛車子。整個編輯部包括社長、總編在內,只有五六間房子,幾人合用一張辦公桌。午夜12點電廠就不發電了,靠汽燈、蠟燭照明。創刊號1萬份報紙,是工人同志用手搖的平板印刷機,輪流搖10來個小時才印出來的。
初期,報社工作人員分別實行供給制和薪給制。拿薪給制的,每月工資亦不過一百來斤大米。供給制的,仍按行軍時的標準。開飯時間一到,10人端著一小臉盆菜,圍蹲在院子的地上吃。睡的是地板,按部門打通鋪一起住。那時除吃飯外,一月還可領一點現金津貼,相當于四十來個雞蛋的錢。冬天來了,每人發一套棉衣棉褲,另有一個被套、兩斤棉花,自己動手鋪成一條棉被,再抱來稻草墊底就過冬了。工作到下半夜的,人人一碗稀飯,兩顆咸橄欖或一小片大頭菜。
![]() ![]() |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