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向我看齊’的底氣和豪氣!”——全國“雙百”人物采訪錄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陳菲)“我始終相信一個信念:群眾把我們看作希望,我們絕不能讓群眾失望!共產黨人要有‘向我看齊’的底氣和豪氣!”獲得“雙百”榮譽稱號的江蘇省信訪局巡視員張云泉激動地說。
丁曉兵、王順友、宋魚水、文花枝……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跡。日前,這些英雄模范人物獲得了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委聯合組織開展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在信訪崗位堅守26年的張云泉深情地說:“英勇獻身的革命先輩,值得每一位中國人永遠敬重和懷念;無私奉獻的英雄楷模,是每一位中國人心中永遠的驕傲和自豪!”
在青島港碼頭干了30多年港口裝卸工作的許振超,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橋吊專家,先后多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被命名為“振超效率”。
經過評選,許振超當之無愧地獲得了“雙百”榮譽稱號。對于自己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和贊譽,他說:“回顧30多年的工作經歷,我始終沒有忘記當代產業工人的本分:那就是用勤勞和智慧為國家、為人民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兩橫一豎,是一個‘工人’的‘工’字;兩橫一豎,還是一個‘干事’的‘干’字。”許振超形象地說。他鼓勵廣大工人:只要肯干、實干、巧干,在平凡的崗位上照樣能干出非凡的業績,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嘎查,廷·巴特爾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奉獻給了這里的草原和牧民。在他的帶領下,如今的薩如拉圖亞水草豐美,是當地生態條件最好的嘎查,現在又修了路,通了電,用上了干凈的自來水。獲得“雙百”榮譽稱號后,廷·巴特爾謙虛地說:“我個人的作用微不足道,但黨和人民群眾卻給了我很多的榮譽。”
他感到,這是對自己莫大的鼓勵和鞭策。“回去以后,我要大力發揚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堅持改革創新,苦干實干,帶領牧民群眾加快建設草原新牧區,致富奔小康,以實際行動為黨和牧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他說。
同樣為少數民族地區默默奉獻自己人生的,還有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原院長吳登云。
為搶救民族兄弟,他先后無償獻血30余次計7000多毫升;為搶救燒傷的嬰兒,他把自己腿上的13塊皮膚移植到患者身上。幾十年來,他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深入到牧區巡診和防疫,足跡踏遍了全縣9個鄉的30多個自然村,受到當地各族干部群眾的衷心愛戴,被譽為“白衣圣人”“馬背醫生”。
多少次,吳登云放棄回家鄉或條件較好地方工作的機會,他說:“雖然我在邊疆這么多年,付出了父女兩代人的熱血和生命,那么我得到的,卻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