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了中國民間音樂的靈魂”、“再現了盛唐宮廷樂的輝煌”、“奏響了游子夢回故里的鄉音”……在昨日泉州南音入選“非遺”慶祝會后,泉州南音樂團為與會領導、專家和海內外賓客作了專場獻演,贏得滿堂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專場演出以南音的創新曲目拉開序幕。它將張繼名詩《楓橋夜泊》的意境,用泉州南音進行了全新的演繹。泉州南音樂團精心準備的《楓橋夜泊》、《陋室銘》、《走馬》、《將進酒》、《靜夜思》和《千家羅綺管弦鳴》等6個節目,既有傳統南音原汁原味的呈現,也加入了現代藝術元素和表現手法進行大膽創新之作,并通過聲光電、舞美和服裝全新包裝,將千年雅樂完美地呈現出來,堪稱是一場既讓人飽耳福又讓人飽眼福的視聽盛宴,每個節目結束都博得陣陣掌聲。
“初如流水,腰如懸絲,尾如洪鐘。”一曲泉州南音名譜《走馬》的精彩演奏讓現場觀眾真切地感受“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的魅力。泉州南音樂團團長吳永傳說,這場演出的曲目大多是從《唐風宋韻》古典詩詞南音專場演出中精選出來的,是該團最新排演的曲目,大多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這場演出的服飾設計陳思萱說,演員所穿的服飾都是根據盛唐的服飾設計的,力求讓人真正感受到盛唐宮廷樂的輝煌記憶。
昨日的表演在《千家羅綺管弦鳴》掀起了高潮,這是該團最大膽的創新之作,首次引入了男女對唱和女聲聲部伴唱等表演形式,是以前傳統南音不曾出現過的,同時還對音樂進行了全新的編排。該節目由中國音樂學院常任指揮、碩士生導師劉順教授擔綱策劃和音樂總監。他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個時代都應有自己的優秀作品,創新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讓觀眾真正喜歡,心悅誠服地接受。而對于優秀的傳統作品,要“原汁原味”地傳承好,讓其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永放燦爛的光芒。
“太棒了,聽到如此美妙的樂音,讓人沉浸在故鄉美好的回憶中?!弊婕{的澳門南音社秘書長林保中說,泉州南音是凝聚游子心靈的“鄉音”。而他的這一感慨也激起了現場不少賓客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