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30日訊(本網記者吳國平 劉文福 趙燕妮)南靖縣農業局植保植檢站的盧麗玉,為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長期扎根農村,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土色土香的土專家”。
1977年,盧麗玉高中畢業后被安排到金山鎮農技站,成為一名測報員;1980年,她調進縣農業局植保站,主要從事全縣糧食、經濟作物的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
30多年來,作為一名病蟲測報工作者,她深知農業要高產,農民要增收,病蟲防治是重中之重。為了掌握病蟲預測第一手資料,科學預測預報,她長年扎根農村,堅持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查檢測,系統觀察分析。為幫助農民解決病蟲防治上的技術難題,提高防治效果,她經常利用田間調查的機會,與農民交流,切磋病蟲防治方法。每當有突發性病蟲害發生,她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水稻的病蟲害大都具有隱蔽性、暴發性、毀滅性的特點,為做到科學預測,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盧麗玉堅持在水稻生長發育期間到田頭做好“兩查兩定”(查病蟲定防治時間,查苗情定防治對象田),并結合氣象資料,預報當年病蟲害發生趨勢。2006年初夏,她預測第四代稻縱卷葉螟將大暴發。果然,當年8月,她在山城鎮六安村調查發現,許多水稻畝蟲口密度達29萬頭,大大超過畝蟲口2000頭的防治指標,這就是稻縱卷葉螟將大暴發的跡象,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將造成嚴重損失,甚至絕收。她立即向上級匯報,領導馬上召集有關部門,全力布置全縣防治工作。同時,盧麗玉在縣電視臺專題講解稻縱卷葉螟緊急防治技術,她還組織印發病蟲情報宣傳材料800多份,向農民宣傳相關防治方法。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
2001年初,盧麗玉在經濟作物普查中,發現柑橘黃化嚴重,她認為是得了黃龍病,立即聯系省專家,并帶隊到南坑、金山等地調查取樣,送到省農大檢測,最終確診。盧麗玉隨即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對策。通過防治,柑橘黃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30多年來,盧麗玉一直扎根農村,心系農民,全身心投入到病蟲害預報及防治研究中,為植保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各種榮譽:“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農作物病蟲防治工作先進個人”、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獲得者、省政府“科技推廣先進個人”、市勞動模范……面對眾多榮譽,盧麗玉說:“如果說我是個專家,那也只能算是個土專家,農村是我不斷成長的肥沃土壤,有了這片沃土,我才會有發揮自己價值的廣闊天地。”
- 2009-11-04回良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促進農民增收
- 2009-11-02海南總體經濟形勢向好 繼續加大對農民農業直補
- 2009-10-22海峽兩岸專家攜手推進循環農業發展
- 2009-10-27海峽農博會推動兩岸泛農業合作
- 2009-10-10陳錫文:我國農業農村的60年滄桑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