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詞
南詞源于江蘇蘇州,約清代中葉傳入福建,分蘇派和贛語兩種。蘇派南詞流行于閩北南平、沙縣、將樂、邵武、建甌等地;贛派南詞流行于閩西的長汀、龍巖和閩南的漳州、龍海、漳浦、詔安等地。南詞是福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演唱形式比較自由,一般由7至12人團圍坐唱,演唱者各操一種樂器,邊奏邊唱,以唱為主,間以插白,曲調優美、委婉、細膩。代表性曲目為《天宮賜福》。其他主要曲目有《紫燕盜令》、《踢連環》、《花魁醉酒》、《宋江殺惜》、《十景花鼓》等。建國后,南詞在南平市得到較大的發展,成為閩北主要由種,1953年,南平南詞已發展為劇種——南詞戲。1960年成立南平市南詞藝術學校和南詞劇團,但曲藝形式繼續在群眾業余演唱中流行。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