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石化產業:海西發展的強勁拉動力
福建省從“無油”省份,到石化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這一跨越,是先行先試的生動體現,凝聚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1993年,福建省與中國石化合建的年原油加工能力250萬噸的福建煉油廠建成投產,后擴建至400萬噸。
2005年,攜手埃克森美孚公司和沙特阿美海外公司,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新增800萬噸/年煉油能力,同時新建80萬噸/年乙烯裂解、80萬噸/年聚乙烯、40萬噸/年聚丙烯和70萬噸/年對二甲苯裝置。
今年5月,隨著煉化一體化工程開始全面試生產,形成了1200萬噸的煉油能力。接著,乙烯、丙烯、對二甲苯等化工產品陸續投料試產。項目每年可生產高品質的成品油746萬噸、塑料原料128萬噸、化纖原料70萬噸等。
至此,湄洲灣畔矗立起一座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石化城。
一體化項目作為福建省石化產業的龍頭,拉動產業鏈快速延伸。
連日來,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的湄洲灣氯堿公司廠區內,投資13億元的合成橡膠新項目正在平整土地。“我們將用一體化項目的丁二烯生產合成橡膠,明年底投產,福建省輪胎和制鞋企業可不用再從山東、蘭州進原料啦!”公司總經理吳宏興奮地說。
相關新聞
- 2009-11-11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合資項目投入商業運行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