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這六個“新突破”?于偉國說,結合廈門實際,具體要做到“三個著力”。
首先是著力二三產共推進。廈門要較快地壯大經濟規模,提高產業競爭力,關鍵要靠二、三產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廈門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支柱產業和光電、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新興產業,特別要大力發展產業的研發和營銷兩端,增加附加值,著力提升存量、擴大增量、壯大總量。現代服務業要重點發展面向生產、生活和周邊地區的航運物流、金融服務、旅游會展、文化創意、軟件與信息服務、高端商貿等服務業,抓緊規劃發展島外新城區的服務業,推動全市服務業進一步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港口是廈門最大的優勢,去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1億噸、空港旅客吞吐量達到1133萬人次,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拓展,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
第二是著力島內外一體化。廈門島內130多平方公里,可建設空間約90平方公里,目前已經飽和,城市建設的重點必須盡快轉向島外,推動城市格局由原來的一個“拳頭”展開為一個“手掌”。“掌心”是大海,“拇指”是島內,其他“四指”是島外的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四個組團。因此,要提升島內、拓展島外,加快實現島內外一體化發展。島內著力于“兩保持、兩降低、兩提升”,即保持風貌、保持特色,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設密度,提升環境品質、提升城市功能。重點要高品質建設島內東部商務區,推進舊城和島內尚存的21片城中村的改造。今年要加快推進曾厝安、西郭、后埔-枋湖、鐘宅等12個片區的舊城舊村改造。島外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原則精心規劃建設,逐步形成240平方公里的高品位現代化新城區,使城市總面積達到330平方公里。今年將重點推進7個城市綜合體建設,并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配套,促進新城建設一片、繁榮一片。
第三是著力內外需齊拓展。廈門外資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80%以上,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巨大,外向型經濟是廈門的重要優勢,要繼續做大,力保外貿份額和外資規模,為全省外資外貿發展多作貢獻。同時,充分挖掘廈門在內需方面的潛力,大力拓展國內市場,積極擴大消費,大力加強對國企、民企特別是央企的招商,內外并重、加快發展。
- 2010-01-06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省會中心城市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