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是福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期。根據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九次全會的戰略部署,立足我省客觀實際,《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國務院支持海西建設《意見》,堅持“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強化產業群、城市群和港口群支撐,促進對臺交流合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又好又快發展,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為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決定性基礎。
《建議》的一個最鮮明特點,就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只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才能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才能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建議》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明確“十二五”規劃的主線是加快轉變、跨越發展。這體現了中央精神,符合福建實際,順應群眾期待。主要考慮:一是搶抓機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來閩考察發表重要講話,希望福建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福建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責任更加重大,服務全國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的使命更加重大。我們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動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努力突破。未來五年,我省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投資帶動、消費拉動較弱,產業規模不大、產業層次較低、產業集聚度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深化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社會矛盾明顯增多,等等。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必須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走出一條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的路子,在轉變中實現跨越,在跨越中促進轉變。為此,《建議》提出了“六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先行先試和深化改革、堅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科技進步和創新引領、堅持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堅持實施全方位大開放戰略。這“六個堅持”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確了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
在綜合分析現有發展基礎和未來五年宏觀環境、階段特征、動力支撐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社會建設、改革開放和海西地位作用五個方面。這些發展目標任務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要求,體現了先行先試與可行可為的統一。一方面圍繞“兩個力爭”,落實好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更加突出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體現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的主線。“十二五”規劃將根據《建議》精神,提出包括部分約束性指標在內的具體指標,提交省人大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