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2011全國“兩會”> 兩會聚焦 > 正文
2011年兩會觀察:"十一五"規劃民生指標全部完成
www.shockplant.com?2011-02-26 19:48? ?來源:新華社    我來說兩句

“調結構”進展滯后——形勢嚴峻,任重道遠

“我參加了‘十一五’規劃建議的編寫,當時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瓶頸’二字,資源、環境、體制、科技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制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回憶道。

為破除這些“瓶頸”,“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經濟結構”四大預期性指標,其中有三項是“十五”計劃所沒有的,體現了國家著力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

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五年來,盡管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自然災害侵襲,我國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步伐沒有松懈。

截至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從“十五”末的43%升至47.5%,超過預期。但“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三項指標進展相對滯后,要達到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困難。

“這幾年,我國研發投入不可謂不多,第三產業發展也很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更快,GDP這個分母太大,凡是占GDP比重的指標完成得都不理想。”王一鳴說。

盡管“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預期性指標不像約束性指標那樣帶有“政府承諾”的意味,而且“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靠市場主體自主行為實現”,但“預期落空”畢竟反映了當前我國結構調整面臨的嚴峻形勢。

“由于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具有路徑依賴的慣性,因此,‘調而不快’甚至‘調后反彈’的情況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張卓元說。

未來經濟結構調整將向更深更廣領域進軍。

“調結構不是短期能見效的,而應著眼長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說,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已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相信即將在全國兩會上審查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會對此作出詳細周密的謀劃。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 亚洲jizzjizz妇女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此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