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政變后,1927年5月21日,長沙發生馬日事變。他不顧危險,經長沙前往上海,為黨創辦地下印刷廠,堅持秘密斗爭。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1930年7月從蘇聯學習回國后,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同志,將暴露身份的同志轉往蘇區。
1931年11月,他奉命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毛澤東高度評價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說“叔翁辦事,可當大局”。在中央蘇區,他主持中央臨時政府檢察、內務和最高法庭工作時,事無巨細,均審慎細致,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對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他白天和群眾在田間地頭邊干活邊交談,晚上召集干部群眾座談,了解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干部,靠行政命令去推行工作,有的甚至貪污腐化,如不及時克服,將直接威脅蘇維埃政權的鞏固。隨即向毛澤東、項英等中央政府領導匯報,以求及時解決問題。他的審慎作風和務實態度,遭到“左”傾領導者的錯誤打擊。但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從大局出發,忍辱負重,努力做好組織分配給自己的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經受了嚴峻的生死考驗。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斗時壯烈犧牲,實踐了“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時年59歲。1937年在延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6周年大會上,毛澤東在為犧牲同志默哀的名單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時,大家莫不為這位黨內的革命長者的犧牲而深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