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
二三產共推進效果顯著,建成火炬(翔安)產業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同安工業集中區等工業載體,電子、機械等支柱產業進一步集聚壯大,火炬高新區成為全省首個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的開發區。建成軟件園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園區、觀音山營運中心等一批服務業集聚區,服務業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4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新增1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35個自主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一番,達到524家。
三、對臺交流合作實現新發展
對臺先行先試前沿平臺作用更加凸顯,率先成為兩岸包機直航點、海上直航口岸和通郵封發局,“小三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7萬人次,成功舉辦海峽論壇,打造了“文博會”、“圖交會”、“農漁業論壇”等重要交流合作平臺,國家部委在廈設立對臺文化、科技、農業等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廈臺經貿合作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計實際利用臺資28.5億美元(含第三地),累計對臺貿易額194億美元,廈門成為大陸最大的臺灣水果入境口岸和集散地,友達、宸鴻、富邦金控、長庚醫院等入駐廈門,廈門航空等一批企業赴臺投資。
四、改革開放事業取得新成果
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國務院批準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啟動了一批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廈門港整合和口岸管理一體化改革取得突破,海滄保稅港區封關運作。整合重組23家國有企業集團,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基本形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大幅度提升。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中介機構信用管理模式在全國推廣。實行重大開發片區和重大項目指揮部模式等快速推進機制,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電子政務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新增境內資本市場融資額超過前15年的總和。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6億美元,第三產業利用外資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570.4億美元,對新興市場出口比重達到22%,比2005年提高7.3個百分點。城市聯盟等區域協作機制不斷完善。對外交流交往進一步擴大,國際友好城市增至15個,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