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規劃展示館展廳一隅。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百年油田集聚產業高地,北國邊陲彰顯文化生機。近年來,大慶市委市政府以辟建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為突破口,加速資源集約利用、項目集中擺放、產業集群匯聚、功能集成建設,實現了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高標準建設園區,承載文化產業發展
大慶市于2005年在全省率先辟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工作重心向園區轉移、政策資源向園區傾斜、發展要素向園區配置,助推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大慶市立足產業空間布局和區域功能定位,整合歌劇院、博物館、圖書城等功能設施,放大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了占地40.6萬平方米的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科學編制發展規劃,明確了園區總體定位和戰略目標,力爭到2015年,園區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建成匯聚東北亞優勢文化資源、接軌國際前沿文化產業、融合世界主流文化元素的發展高地,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大慶超百億元的支柱產業。
按照“統一規劃、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頭建設”原則,大慶市通過跨地理空間開發、跨行政區劃管理的“飛地”模式,推進產業園擴容增量。目前,園區已吸納“新華08”國際石油資訊中心和百湖藝術苑兩個分園加盟,初步構建起“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形成了信息服務、創意設計、現代傳媒及動漫游戲、演藝娛樂及文博會展、藝術創作及產品交易等五個主導產業區塊。
為扶持園區企業發展壯大,大慶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設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重大文化項目、重點文化企業、重要文化品牌,給予貸款貼息、項目補貼、配套資助、成果獎勵等支持;在用地方面,建設用地每平方米超出100元部分返還企業;在稅收方面,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100%、后兩年50%返投企業,專項支持自主創新和擴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