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城市反哺鄉村大行動> 專家學者 > 正文

朱啟臻:職業農民或將成為現代農業的主體

www.shockplant.com?2011-08-01 18:05? 寧啟文?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主持人:從現實的情況看,年輕人因為向往城市,紛紛選擇了離開農村,到城市謀生和發展。你們的調查顯示哪些人留在了農村?

嘉賓:過去我們常用“386199”來形容留守農村的主體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但是調查發現,這些年舉家外遷的農戶越來越多,婦女大都隨著丈夫進城打工,兒童也隨著父母進入城鎮讀書,留在農村的主體是老年人。

在我們調查的鄉村,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了30%。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平均年齡達到57歲,有的老人已經80多歲還在從事農業生產。一個53歲的農民告訴我們說“我就是村里的年輕人了,誰家有重活都來找我”。鄉村勞動力的短缺已經表現在許多方面,如過去誰家蓋房子,全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都來幫忙,幾天就可以把房子蓋好,現在花錢雇人都很困難,一個農戶的房子蓋了兩年才蓋完,就是“找不到人,干干停停”。農忙時雇人就更困難了。在農村農忙時雇人的工資一年一個臺階地長,2008年每個勞動力一天工錢是60~70元,2009年長到每天80~90元,2010年是100~120元,每天還要管飯和香煙,“就是這樣還雇不到人呢!”

在農村也有一些年輕些的勞動力,那是暫時留在農村或照顧老人,或照顧自己的小孩,他們大多表示“條件允許了,還會外出打工”。他們并不是穩定的農業勞動力。

主持人:如果農業勞動力的主體是中老年人,這對農業生產會產生的影響不能小覷。請你分析一下,鄉村老齡化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

嘉賓:中老年人因為有過挨餓的經歷,因此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珍惜糧食,勤奮耕耘,每年都期盼著農業大豐收。正是這種感情支撐著中國農業生產。我們所到之處,看到勤勞的老農民把地料理得十分精細,田邊、地頭、甚至道路的兩邊都種滿了莊稼和蔬菜。但是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老年農民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已經力不從心,勞動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地種越來越艱難,以至于他們望地興嘆:“年輕人都不愿種地,將來人們吃啥呢?”

調查發現,老年農民種地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減少復種指數,原來種兩季作物,現在只種一季,如以前種玉米和小麥,一年兩熟,現在只選擇種玉米,原來種雙季稻,現在改為單季稻;二是粗放經營,許多老年人由于體力和精力的原因,無法進行精耕細作和田間管理,只管播種和收獲,實行粗放管理;三是撂荒,盡管撂荒地相對數量并不多,但撂荒現象在一些地區較普遍。老年人只選擇生產條件好的、離家近的水地耕種,離家遠的和旱地則選擇了撂荒。

  • 責任編輯:陳暉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在线精品真实国产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