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各時期歷史口號
www.shockplant.com?2012-09-30 11:22? ?來源: 我來說兩句
◆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黨的十二大在北京開幕。鄧小平在大會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提出的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也是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四大對這一理論做了詳細的闡述。十五大又將鄧小平理論列入黨綱,作為我們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20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取得巨大成功的。 ◆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為新時期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后來,人們又將“三個面向”的內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作為本領域、本行業改革、開放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口號。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79年,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中初步表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指出 “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的階段”。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大會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基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它為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 ◆ “三步走發展戰略” 黨的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結合鄧小平1985年以來經過反復思考后得出的發展戰略結論,將十二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規定了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具體為:第一步到本世紀(即20世紀)八十年代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成為新時期黨和政府及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總目標。 ◆ “穩定壓倒一切” 1987年3月8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之一。6月29日,他又指出:“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1989年2月26日,他又說:“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1990年12月24日,他強調:“我不止一次講過, 穩定壓倒一切,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后,更將“穩定”、“改革”、“發展”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三個有機統一的組成部分進行考慮:穩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 ◆ “抓住時機,發展自己” 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展開后,鄧小平特別強調“時間”、“時機”、“機遇”問題。1985年7月11日,他強調要“抓住時機,推進改革”。1987年6月12日,他指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8年6月22日,他在接見外賓時強調:“形勢逼人,迫使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要喪失時機。”1990年年底,他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指出,要“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1992年春,他在視察南方談話中又語重心長地說:“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現在已經成為黨和人民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行動口號。 ◆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87年4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這既是對“文革”當中“四人幫”一伙“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的謬論的批判,又是后來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的直觀、簡潔而又深刻的概括表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實踐社會主義的口號和指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