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側記:網絡名人如何才能傳遞正能量?
www.shockplant.com?2013-08-20 09:26? 賈玥?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什么才是理想的網絡環境? “中國現在有5.9億網民,還有55%的人沒有上網,所以能上網的人都應該珍惜說話的機會,少些戾氣,多些包容。”廖玒指出,互聯網不僅是化解民怨的減壓閥,更應該成為國民心態的壓艙石,發掘草根中的真善美,重新提振誠信,傳遞正能量。 “80后”的周小平認為,每個年代的人看待世界擁有不同的角度和眼光,在網上應該允許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特別是年輕一代和那些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好聲音,才能夠培育出理想的網絡環境。 在陳彤看來,現在網上常常出現截然相反的事實和觀點,兩方都無法說服彼此,而且只維護自己的主張,不去分析他人的理論是否也言之成理,這表明雙方缺乏基本的互信,所以構建網絡互信機制迫在眉睫,這樣網絡環境才能健康發展。 對不實網絡信息是“控”還是“引”? 面對網絡上不時出現的虛假信息,網絡管理者通常采取刪帖或是發布新信息加以回應兩種態度。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對話嘉賓對此表達了不同見解。 薛蠻子認為,管控和強制手段要慎用,不應忽視網絡自動糾偏糾錯功能。網絡管理者應盡可能采取引導手段開啟民智,而非“一刪了之”。 “美國社交網站謠言沒有滿天飛的背后,是健全的社會法律體系,是公民對法律有敬畏之心,”新媒體領域研究學者張國慶說,“而我們是造謠之后沒有懲罰機制,不用擔心需要承擔哪些法律制裁,因而謠言傳播者有恃無恐,給了謠言可乘之機。” 在上海東方網總裁徐世平看來,互聯網管理者的積極引導是主要手段,此外需要具備法律適用、道德延伸和文化熏陶三個條件,才不會給予不實信息散播的養分。 搜狐論壇版主高龍認為,管控和引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如果有關部門僅僅在謠言傳播后補充發表更正信息,容易陷入被動;同時,要主動設置法律紅線,增加造謠者的違法成本。 “網絡社會應該人人都參與,民眾不應該是被動教化、引導的對象。謠言應該受到法律制裁。讓大V、網絡名人去教化民眾,提高民眾的道德水平,這不靠譜。”潘石屹第一時間在自己微博上追加評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中國互聯網協會關于傳播正能量堅守"七條底線"的倡議書
- [ 08-20]互聯網協會倡議堅守七條底線 改善網絡輿論生態
- [ 08-19]突破七條底線等于自毀互聯網
- [ 08-19]沒有底線,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 [ 08-19]中國青年報:沒有底線 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 [ 08-18]中國寬帶發展現狀:人口普及率不到14%
- [ 08-18]互聯網電視盒噱頭多 男子花700元買“板磚”
- [ 08-17]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