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綠色變革——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一年間
2016-09-29 09:57:54?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一年前,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中國倡議。日前結束的G20峰會,也將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納入最新成果。 能源互聯是基礎設施互聯的重要內容。一年來,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進展如何?下一步將如何推進?在26日召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高端論壇上,記者進行了采訪梳理。 理念廣達共識,建設扎實推進 一年來,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深入推進,針對這一構想將實現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發開、輸送和使用,并解決全球氣候問題,各界已經達成廣泛共識。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能源變革轉型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會上說,通過推動全球電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全球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高效使用,可以實現世界經濟的低碳發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副主任何佩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將能源從富裕地輸送到匱乏地,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將讓全球百姓受益。” 不僅思想達成共識,建設也在扎實推進。 國家電網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和清潔能源技術方面不斷實現創新。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骨架”支撐——特高壓為例,國網目前在運在建18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3萬公里,累計送電超過5500億千瓦時。 在“走出去”方面,國網公司也邁出大步伐。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王益民介紹,國網積極推進蒙中韓日電力聯網工程,逐步實現東北亞電力聯網;開展中俄、中蒙、中巴等“一帶一路”國家電網互聯互通調研;努力實現新疆中亞和南亞的電網聯通…… 目前全球已經形成北美、歐洲、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個特大型互聯電網,歐洲超級電網、東北亞互聯電網、北非向歐洲輸電的“沙漠計劃”等互聯計劃正在積極推進,它們將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潔能源跑全球,拉動經濟新引擎 你是否想過有一天,街頭巷尾跑的都是零排放的電動車,小型風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成為建筑裝飾,家里用的電來自北極的風,或是赤道的太陽能…… 有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一切都不是夢。它的目的就是實現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 “全球能源互聯網前景非常大。”厲以寧說,首先就是縮小地區差距,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中國可以將自己的先進技術推廣并幫助欠發達地區;而且也利于中國自身發展,比如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助力早日進入小康社會。 據統計,當前全球每年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比重高達85%以上。目前,全球每年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到了人類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的近三分之二,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因素。 而全球能源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清潔的能源,還有更廣闊的經濟前景。專家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還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說,預計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聯網初步建成時,累計投資將超過50萬億美元,形成若干個萬億級的投資板塊。僅在中國,2016至2030年特高壓及配套電網投資,加上西部清潔能源開發投資,超過12萬億元。 與會人士還認為,通過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特高壓將在更大范圍內成為中國的名片,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創新驅動發展,溝通協作共贏 根據規劃,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總體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 劉振亞指出,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深化戰略規劃研究,加快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網互聯互通。 在亞洲,要推動形成中國和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六大電網構成的“1+5”電網互聯格局。在非洲,要加快大英加等水電、北非太陽能發電、東非風電的開發和外送研究。深化亞歐、非歐、亞非、南北美電網互聯格局和大容量輸電通道研究。 “要特別以創新驅動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劉振亞指出,包括突破特高壓海底電纜、大容量儲能等技術創新,以及能源產業鏈的創新和金融創新等。 當然,還需要合作組織、行業企業、政府和國際組織各自發揮作用,共同營造良好的環境。 劍橋能源歐洲電力及可再生能源研究資深總監愛德華認為,要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各國應該坐下來一起協商討論。 “這不僅是能源的互聯,更是國與國之間經濟、貿易、機制和文化的互聯。”何佩德說,會面臨從技術到政治、經濟、法律方面的挑戰,需要各方的耐心和溝通。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