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難治 煤炭去污路徑存爭議
2016-10-25 11:47: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在近日召開的2016第六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上,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以煤為主的能源開發與利用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一噸散煤燃燒排放相當五到十噸電廠燃煤排放污染物,建議加快煤炭減量化、清潔化、替代化,用熱電聯產和集中供暖等替代散煤燃燒。不過,在要不要用天然氣來大規模替代煤炭的問題上各方還存在爭議。 環保部數據顯示,自10月17日開始,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狀況。17日至18日,德州、保定、石家莊、濱州、衡水等5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截至19日15時,石家莊、北京、保定達到嚴重污染,太原、烏海、廊坊、唐山、邢臺、濱州、東營等城市為重度污染,重霾影響范圍達到26萬平方公里。 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主任陳亮表示,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超標比例為78.4%,酸雨區面積約72.9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7.6%。目前我國煤炭消費量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50%,巨大的煤炭消費量導致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氣汞排放量高居全球首位。東、中部地區由于煤炭消費過于集中,單位面積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空氣污染問題也最為嚴重,而且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日益增多,空氣污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復合型空氣污染嚴重。 其中,散煤的問題最為嚴峻。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爐具網編制的《中國采暖爐具行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消費煤炭約38億噸,其中民用煤炭約為3億噸。盡管民用煤炭占比不足10%,但是基本上全部為分散式燃燒,沒有采取除塵、脫硫等環保措施,其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高達50%左右。 面對煤炭造成的大量污染,解決之道也頻頻引起爭議。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解決煤炭污染主要有煤炭使用減量化、煤炭使用清潔化,及煤炭使用替代化,這三個路徑并未彼此完全獨立,需要相互配合使用,關鍵是要做到什么程度,當前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用天然氣來大規模替代煤炭。 據了解,當前我國正在推動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要求2020年前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接近天然氣電廠的水平。在陳亮看來,“黑色煤炭”也可以變綠色,煤炭清潔利用后,可以做到比天然氣更環保。 不過,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則提出,在環保方面,天然氣相比清潔煤的優勢毋庸置疑。煤比天然氣更清潔,是違背能量守恒定理的,是個偽概念。 季曉南表示,目前圍繞這一問題的討論還在繼續。他認為,天然氣相對于清潔煤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無疑更具優勢,天然氣發電也具有較大靈活性,但其替代煤炭能否顯著減緩氣候變化有待觀察。雖然煤炭的大量開采會加劇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但是,相對于天然氣,清潔煤炭的大量使用卻有助于減少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2015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32.7%,已經超過30%的安全警戒線。2016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提高到33.7%,而按《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推算,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應控制在33%以內。必然的選擇應是在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化”的同時,加快“減量化”和“替代化”的步伐,降低煤炭消費在整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 “煤炭對霧霾的影響就是散煤的問題。散煤涉及千家萬戶,1噸散煤燃燒的排放相當于5-10噸電廠燃煤排放的污染物。”陳亮認為,散煤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熱電聯產和集中供暖替代散煤燃燒,煤炭改為氣、電等清潔能源等。其中,空氣源和地源熱泵技術也是替代散煤的積極有效措施,可以滿足農戶冬季采暖需求并同時降低污染物排放,為解決我國以燃煤為主的不合理能源結構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