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
2016-12-05 09:32:0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印發的《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說,作為至關重要的農業資源和不可或缺的生態資源,耕地草原河湖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耕地草原河湖資源的開發與索取已超出了承載能力,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由于長期過度開發與利用,目前我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減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問題突出,局部地區耕地基礎地力下降,土壤污染加劇。 “加快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制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必須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表示,《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對推動農業資源永續利用、維護國家資源和生態安全進行了部署。 吳曉強調,推進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要著眼于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著重把握以下幾方面工作: 突出降低開發利用強度。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把合理降低開發利用強度作為休養生息的首要任務,通過暫停或退出生產功能、調整生產結構、調節生產時序,輔之以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做到取之有時、取之有度,逐步恢復自然生態和資源承載力。 堅持分類科學施策。要充分考慮資源的自然特性和功能要求,分類指導,提出對策:比如現階段耕地的首要功能仍是糧食和農產品生產,其休養生息以“養、退、休、輪、控”為主要措施,即通過耕地養護、退耕還林還草、休耕、輪作、污染防控治理,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針對草原生態欠賬較多,其休養生息以“禁、休、輪、種”為主要措施,即通過禁牧、休牧、劃區輪牧、人工種草,推動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草畜平衡、維護草原生態安全。 河流湖泊是生產、生活用水的最重要來源,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水資源相對緊缺,降低河湖開發強度難以一步到位,其休養生息以“治、保、還、減、護”為主要措施,即通過治理重點河湖、保障生態用水、退還合理生態空間、壓減地下水超采量、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推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注重建立長效機制。要突出完善政策措施、創新體制機制,從源頭預防、過程控制、責任追究、激勵約束、政策扶持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較為全面的制度體系。 強調穩妥有序推進。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將實施期限確定為2016年至2030年,其中,“十三五”期間以試點示范為主,主要解決重點地區的突出問題,探索有效模式,總結成功經驗;后十年根據試點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再全面展開。 吳曉說,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已經亮起了紅燈,必須痛下決心加以改變,讓“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讓透支的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應該統籌治水、治山、治林、治田,要順應自然,堅持自然修復為主,減少人為擾動,把生物措施、農藝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有序實現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趙辰昕強調說。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