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重興摸索現代化進程 歷經一個半世紀的風風雨雨,南北兩大造船廠的大部分建筑或被戰亂炮火所摧毀,或因風侵雨蝕而坍塌,滿目瘡痍。新中國成立后,江南造船廠在摸索中開始了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并創下許多中國“第一”: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自行設計的遠洋貨輪、中國海軍第一次環球航行的軍艦、第一艘大型綜合性海洋科學考察兼遠洋通信船、第一艘石油液化氣船、第一艘跨海火車渡輪…… 隨著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日益凸顯,受限于黃浦江水深及江上大橋通航高度的限制,江南造船廠只能建造8萬噸級以下的船舶,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需要。2008年,江南造船廠從黃浦江畔整體搬遷至位于長江口的長興島,規模是原來的5倍,年造船能力450萬噸,正在如火如荼再造一個“新江南”。 2001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后的馬尾造船廠,在發展船舶工業的同時,更注重挖掘和保存船政文化。在馬尾造船廠,部分廠房設施保存至今,廠內遺留有眾多人文景觀,如輪機車間、法式鐘樓、船政繪事院、青州船塢,等等。當年的船政繪事院,如今已成為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存放著幾百幅圖片資料和大量珍貴文物。根據福州市“十二五”現代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福州市擬搬遷馬尾造船廠,深度挖掘保存完好的輪機車間。 采訪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的時候,恰逢一艘新船下水,工人們歡呼雀躍開展慶祝。林館長說,每到這個時候,慶祝現場的動人氣氛依然會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員工。 【對話】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 南方日報:中國的造船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您認為是這樣嗎? 林櫻堯:是的,在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艦隊就是當時世界水平最高的遠洋艦隊,充分展示出我國當時的先進造船水平。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和閉關鎖國政策,西方的造船技術開始超越東方,中國的船舶制造業逐漸落后于世界。直到鴉片戰爭后,西方的堅船利炮敲開了國門,清政府才開始著手建立近代船舶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和馬尾造船廠就是晚清洋務運動的成果之一,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不少“第一”。 南方日報:馬尾造船廠創辦之初是什么樣的情況? 林櫻堯:19世紀60年代初,在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入侵戰爭中,清政府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紛紛講求造炮制船“師夷長技”。在左宗棠的再三呼吁下,清政府在馬尾設立了“總理船政事務衙門”。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是空白,建廠時采用的方式是從歐洲引進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高薪聘請法國人為船政正監督。現在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生產船用蒸汽機的輪機廠車間,當年建造車間的磚是從廈門專門定制的,立柱是從法國進口的。這樣的輪機車間在世界上只有兩座,一座在法國,已經沒有了,還有一座就在我們這里。 南方日報:“平遠”號也參加了甲午海戰,是主力戰艦嗎? 林櫻堯:北洋海軍有8艘主力軍艦,多數從德國、英國購買,只有“平遠”號是國產,是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御鐵甲艦,不過在甲午戰爭爆后發,它起初只是作為第二梯隊在外圍警戒。后來旗艦“定遠”號發出歸隊作戰信號后,它才趕赴戰場參戰,發射炮彈擊中日本戰艦“松島”號和“嚴島”號。“平遠”號盡管進入戰場時間較晚,參戰時間較短,成績卻很不錯。根據戰后統計,在整個黃海海戰中,“松島”號共中彈13發、35名船員被擊斃,多數都是“平遠”號造成的。可以說,“平遠”號對日本海軍構成了重大威脅,是中國人的驕傲。 南方日報:兩大造船廠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滄桑歷史,您如何評價它們在歷史上的地位? 林櫻堯:這兩大造船廠是洋務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而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雖然由于時代的局限,當年它無法擺脫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但對近代中國海軍事業和軍事人才的培養作出過一定的貢獻。現在每次有客人來廠里參觀,我都會帶他們來看看輪機車間,走過這個車間,就是走過了中國工業的140年歷程。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